第24章 後記(1 / 2)

本書是我和馮久田同誌主持的2006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項目——“山東魯北企業集團考察”的最終成果。該項目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課題“中國企業調研”的一個子項目。“中國企業調研”項目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組織的重大國情調研項目之一,項目的總負責人是陳佳貴研究員和黃群慧研究員。

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馮怡生同誌非常重視本次調研。他兩次親自接受調研組訪談,詳細介紹了魯北集團的發展曆程、麵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設想,並從技術、生態、管理學、哲學、文化等深層視角解答了調研組提出的問題。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山東魯北企業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久田同誌作為課題負責人,為本次國情調研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002年,我曾應馮怡生董事長的邀請到魯北集團考察和講學。那時,我國既未明確提出,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發展循環經濟,但馮怡生董事長帶領一班人創建的磷銨—硫酸—水泥聯產、海水“一水多用”、清潔發電與鹽堿聯產三條產業鏈構成的循環經濟網絡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後,我國進入重化工業集中較快發展的新階段,資源短缺、環境汙染、生態失衡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嚴重的製約因素,中央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及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在這個背景下,魯北集團闖出的以自主創新、資源循環、環境友好、管理高效為根本屬性的我國重化工業新型發展方式,更具有示範和引領意義。馮怡生、馮久田和他們領導的魯北集團不僅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獨樹一幟的先行者,而且是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新型工業化當之無愧的楷模!

赴山東魯北企業集團調研之前,調研組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陳佳貴副院長的要求,結合院裏統一製定的企業國情調研大綱,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調研組梳理了有關文獻資料,分析了魯北集團所在地山東省、濱州市和無棣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發展規劃,查閱了魯北集團主要產品生產製造原理和過程的資料,研讀了魯北集團總公司控股的山東魯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上市以來發布的公告、年報、股東會和董事會決議,逐章、逐節擬定調研具體題目和擬收集的書麵資料,並將調研題目和資料清單提前發給魯北集團。這樣,不僅調研組每個人對魯北集團都有初步了解,而且魯北集團各單位、各有關部門在調研組到達之前就了解了本次調研的目的,並準備了書麵資料。

調研組於2007年4月和7月兩次赴山東魯北企業集團調研,累計調研時間27天。調研采取資料查閱、實地考察、專題座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到達魯北集團後,調研組在魯北集團黨委辦公室的安排下,考察了集團誕生地,查看了著名的磷銨—硫酸—水泥聯產、海水“一水多用”、清潔發電與鹽堿聯產等產業鏈構成的循環經濟網絡,以及生態發電等部分新投產項目生產狀況和在建項目建設工地。實地考察使調研組獲取了對魯北集團的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