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乃是萬物靈長,對於人類來說,修真煉道可說是得天獨厚。”蘇唯有點慵懶的,似乎有點漫不經心的道:“非人類的生靈煉道修行,花上百年千年能修得的法術,人類隻要數十年的努力就可以做到,這也是天下正道為何一直獨霸天下的原因之一。”
龍麟當然知道她為何漫不經意的樣子,那是因為蘇唯今天基本上都沒有睡覺。而且似乎是在強提精神,勉強的支持著,這讓他很是感動,所以也聽得特別認真。
“萬物皆有靈性,唯人類最為強大,隻是常人非但不知,更無從利用著手。”蘇唯表現出罕有的耐心,“但是隻要掌握了具體的方法,以人之靈,可以掌控天下萬物。”
頓了一頓,似乎覺得自己的話說得過遠了,接著道:“我看這‘仙靈’劍,似乎與你已有感應,此劍本要有深厚強大的靈力方可操控,你就要試著運用你的靈氣念力,與它作靈性上的交流和溝通,這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神交’、‘交感’佛家謂曰‘意念’、‘心生物相’,當劍上的劍靈感應到你的靈力,就會物識主人,與你的靈覺合二為一,連為一體,此時,你就可以任意操控著它,上天入地,太空飛翔,無所不可了。”
說到這,她又懶懶的伸了個懶腰,似就要睡去一般。
龍麟卻聽得迷惑,頭大如牛,也難怪他如此,凡修道之人,無不是循序漸進,以道家為例,必先學那長生久視,靜坐悟道,吸收天地靈氣入體內,有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為己所用,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天人合一”境界,此即為“道”之所在。
“道”的本質是自然,有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張“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要學會修性養神的內養功夫,如清淨、寡欲、息慮、坐忘、守一、抱樸、養性、存思等,擺脫世俗煩惱,求得內心安靜,無思無欲,無憂無慮,以達長生久視。其具體的做法,如吐納、導引、服氣、胎息、辟穀、外丹服食等,都是固精養形的方術。此時,就突破了第一層的“煉精化氣”,將天地萬物的“靈”依照規律引入了體內,形成了創造天地萬物的“氣”。
“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道家由此引申而述呼吸引氣的道術:“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鼻口之門,是乃通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鼻口呼吸往來,當綿綿為妙,若可存,複若無有。”
然後修道進入了第二階段——結精自守、煉氣化神。
“古仙士實精以生,今人失精以死,大信也。
夫欲實精百行當修,萬善當著,調和五行,喜怒悉去。
五髒所以傷者,皆金木水火土氣不和也。和則相生,情性不動,喜怒不發。
五髒皆和同相生,與道同光塵也。
今當和五行,令各安其位,勿相犯,亦久也。
陰陽之道,以若結精為生,能用此道,應得仙壽。
結精為神。欲氣神不死,當結精自守。
精,並喻像池水,身為池堤封,善行為水源。若斯三備,池乃全堅。心不專善,無堤封,水必去。”
這一階段,大意是說:內息已固,將調和五行陰陽,人體內陰陽和合,則祛病延年,將靈氣升華,結而為“精”,即能長壽,結精成神。
“結精成神”,不在於形式、技巧,而在於堅持善行,以水堤作比,說明關鍵在於心善與不善,亦就是道家所說的“上善若水”的境界。
突破這一層,人就已經超脫物外,超凡脫俗,達天人合一的“神”的境界。
至於第三層的“煉神還虛”,卻是神仙才能到達的境界了。
龍麟小小年紀,哪裏懂得這些複雜而頭疼的道理,更對那“長生不死”,連想都沒有想過。
不過對於與“仙靈”劍的感應,他反而興趣盎然,曾無數次試著用自己的念力,去驅使仙劍,雖然隻是輕微的跳動,但那劍身發出來的光芒,他已能控製自如。
又是半年過去,漸漸長大的龍麟,開始一天比一天煩躁起來,連那鍾靈石乳,也似乎開始平息不了他的心境。
有一天,蘇唯打坐完畢,突然用哀怨幽淒的眼神看著龍麟,語氣卻極其溫柔的道:“龍麟,你是否很想離開這裏?”
龍麟聽得心頭一震,聽她的話語,似乎有讓他離開的辦法,隻是細想之下,卻又似乎有點不舍離開她,一時左右為難,反而沒有話說,怔怔的出神。
“唉!”蘇唯一聲悠悠的歎息傳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你畢竟年輕,有誌四方,總好過老死此地,你若決意要走,我……可以幫你。”
龍麟從來不懷疑麵前這個女子的話,隻是在此生活了四年之久,突然說可以離開,反而有點依戀。但是心念著故鄉,就算家園已化作劫灰,總還是想回去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