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什麼叫人工智能(上篇)(2 / 3)

好景不長,與西洋跳棋相似的曆史很快就再次上演。當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已經被計算機玩得滾瓜爛熟,連一部手機、一台平板電腦上的象棋程序都能與人類高手分庭抗禮時,公眾立即開始懷疑這樣的博弈程序是不是還算得上人工智能。事實上,與下棋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ocr(光學字符識別)等已經失去了新鮮感的計算機算法身上。道理很簡單,公眾總是樂於證明人類在智慧層麵的獨一無二。不管是不是真的懂得算法細節,人們總會說,計算機隻不過是在程序控製下機械地完成搜索或窮舉罷了。

拒絕承認象棋程序是人工智能後,公眾找到了維護人類智慧尊嚴的最後陣地——圍棋。直到2016年年初,除了一個叫樊麾的職業圍棋選手和穀歌deep mind的一支規模不大的研發團隊外,幾乎所有地球人,包括圍棋高手和不少計算機專家都經常會說:“下象棋有什麼了不起?真有智能的話,來跟世界冠軍下盤圍棋試試?圍棋可是一項無法窮盡搜索,需要依靠人類大局觀的智力運動,是唯一一種計算機無法戰勝人類的棋類比賽。”

很不幸,人類的自以為是又一次被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算法無情嘲笑了。2016年3月9日,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坐在alpha go麵前,宿命再一次降臨。隨著alpha go在五番棋中以四比一大勝,有關人工智能的熱情和恐慌情緒同時在全世界蔓延開來,也因此引發了一撥人工智能的宣傳熱潮。

2017年元旦前後,升級版的alpha go更是以master的網名悄然複出,在對弈平台上,與包括中日韓最高水平棋手在內的數十位人類頂尖棋手過招,弈出了60︰0的絕對優勢戰績,可謂笑傲棋壇,但求一敗。

今天,沒有人懷疑alpha go的核心算法是人工智能。但想一想曾經的西洋跳棋和國際象棋,當時的人們不是一樣對戰勝了人類世界冠軍的程序敬若神明嗎?再過兩三年,當手機上的圍棋程序可以輕鬆戰勝職業棋手,當所有圍棋比賽都要嚴查手機作弊時,人們還會認為計算機下圍棋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嗎?人們還會將圍棋程序視為人工智能的代表嗎?

定義二:ai就是與人類思考方式相似的計算機程序。這是人工智能發展早期非常流行的一種定義方式。另一種類似的,同樣從思考方式本源出發的定義是:ai就是能遵照思維裏的邏輯規律進行思考的計算機程序。從根本上講,這是一種類似仿生學的直觀思路。既然叫人工智能,那用程序來模擬人的智慧就是最直截了當的做法。但曆史經驗證明,仿生學的思路在科技發展中不一定可行。一個最好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飛機的發明。在幾千年的時間裏,人類一直夢想著按照鳥類撲打翅膀的方式飛上天空,但反諷的是,真正帶著人類在長空翱翔,並打破了鳥類飛行速度、飛行高度紀錄的,是飛行原理與鳥類差別極大的固定翼飛機。

人類思考方式?人究竟是怎樣思考的?這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技術和哲學問題。要了解人類自身的思考方式,哲學家們試圖通過反省與思辨,找到人類思維的邏輯法則,而科學家們則通過心理學和生物學實驗,了解人類在思考時的身心變化規律。這兩條道路都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曆史上起到過極為重要的作用。

思維法則,或者說,邏輯學,是一個人的思考過程是不是理性的最高判定標準。從古希臘的先賢們開始,形式邏輯、數理邏輯、語言邏輯、認知邏輯等分支在數千年的積累和發展過程中,總結出大量規律性的法則,並成功地為幾乎所有科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層麵的指導。讓計算機中的人工智能程序遵循邏輯學的基本規律進行運算、歸納或推演,是許多早期人工智能研究者的最大追求。

世界上第一個專家係統程序dendral是一個成功地用人類專家知識和邏輯推理規則解決一個特定領域問題的例子。這是一個由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用lisp語言寫成的,幫助有機化學家根據物質光譜推斷未知有機分子結構的程序。dendral項目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衍生出一大批根據物質光譜推斷物質結構的智能程序。dendral之所以能在限定的領域解決問題,一是依賴於化學家們積累的有關何種分子結構可能產生何種光譜的經驗知識,二是依賴符合人類邏輯推理規律的大量判定規則。dendral的成功事實上帶動了專家係統在人工智能各相關領域的廣泛應用,從機器翻譯到語音識別,從軍事決策到資源勘探。一時間,專家係統似乎就是人工智能的代名詞,其熱度不亞於今天的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