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吐槽”中國經濟令國人反思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日前在華盛頓外交關係協會舉辦的論壇上表示,伴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缺乏自主創新將成為一大瓶頸。他說,據湯森路透近幾年來的調查顯示,全球100名最具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公司當中,美國有45個,而中國的數字是零。
格林斯潘在當天一小時的演講中花了許多時間在吐槽中國經濟。他吐槽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快速縮小是借來的。他認為中國經濟依賴外來投資及“借來”的技術,這將會是未來發展的隱憂。他吐槽中國自主創新、技術創新不足,經濟中技術進步含量低,缺乏製度變革和創新環境,“要在傳統框架之外思考問題以達到創新,是非常難做到的”。他雖然肯定中國正在往正麵的方向改變,但直言“還是過於緩慢”。
無論格林斯潘老先生此番講話出於什麼目的,但作為一位在全球經濟金融有顯赫地位的老手,他的一席話語很值得中國反思。特別是在技術革新創新進步上對中國警示不小。
勞動力、資本、產品和思想的自由市場,被證明是創新和技術變革的最肥沃的土壤。正像格林斯潘所言:自主創新在於提出別人沒有想過的東西。在自由市場的框架內,政府可以通過鼓勵新思想和確保技術的有效利用,來扶持快速的技術進步。政策可以同時對供給和需求兩方麵施加影響。這是中國政府急迫需要從製度層麵盡快進行整體設計的。
急需創造出一整套培養一種企業家精神的製度環境。一個國家如果不具備一批樂於承擔風險、勇於開辦新工廠、采納新技術並敢於引進新式管理經驗的企業家或管理人員,就不可能走上繁榮豐裕之路。從根本上說,當產權明確完整、稅率較低且可以預測,而其他可能扭曲盈利(例如腐敗)的行為比較少的時候,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才有可能蓬勃發展。政府的某些投資,諸如擴大對農民的服務、為勞動者提供教育機會和培訓機會、創辦各種管理類學校,也可以幫助培育這種企業家精神。
一定要吸取對互聯網金融偉大創新,中國監管部門、金融壟斷企業以及個別專家學者群起而圍剿和攻之的深刻教訓。如果這種對待創新的監管環境、製度環境、社會氛圍不改變,那麼,中國技術革新和創新就沒有出頭之日。(摘自《北京青年報》5.11餘豐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