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聳聽
鼓吹“反腐亡黨亡國”極其危險《環球時報》4月25日發表文章《鼓吹“反腐亡黨亡國”極其危險》稱,萬萬不可進行政治恐嚇,阻撓當今執政者大刀闊斧開展反腐敗行動。學者不應該對當前這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運動“潑冷水”,更不應該借助於中國封建王朝反腐敗的沉痛教訓,慫恿執政者在反腐敗的過程中留有餘地。
大佬文化就是爭取權力,倚老賣老。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認為國內學術界有種推崇“大佬文化”的不良風氣,他說,這種大佬文化,就是爭取權力、爭取資源,倚老賣老。”
堅決不上市,那是騙人家的錢。2013年,“老幹媽”實現年銷售收入37.2億元。董事長陶華碧多次拒絕政府上市提議,她近日受訪時稱,“堅決不上市,那是騙人家的錢。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
“一夜限牌”屬違法行為。近日,江蘇省人大法製委員會副主任劉克希表示,“南京沒任何可能出現杭州那樣突然限牌的情況,限牌與否必須公開征求公眾意見,並經同級人大常委會審議,即便審議通過限牌,也必須提前30天向社會公告。如果‘一夜限牌’,屬違法行為,要被追責。”
房價還沒怎麼跌,政府比我們還著急。近日,南寧、無錫、杭州蕭山區通過鬆綁限購、下調購房入戶標準等方式救市,而天津濱海區、福州、鄭州官方也已放出消息,擬對購房政策進行調整。“房價還沒怎麼跌,地方政府比我們還著急。”一位在全國多地有項目的開發商向記者直言,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慣性很難改。
財富改變不了混蛋。巴菲特日前在股東大會上說,“我認識的那些億萬富翁讓我明白,財富隻是讓他們本來就擁有的美德得到彰顯。至於那些本來就是混蛋的人,財富改變不了他們什麼,他們隻是變成了有錢的混蛋。”
學生不信規則能勝潛規則。前不久,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實習老師徐茂,給省委書記王東明寫信稱,“當下青年學生信仰缺失,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
九稿十稿,回到一稿“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剛剛起跑;五稿六稿,還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這是某機關為領導起草文稿人員的自嘲,諸多公務員產生共鳴。
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如果不是誤導市民,就是要以肺謝罪。近日,北京市環保局局長陳添在接受采訪時說:“我不戴口罩,家裏也沒有空氣淨化器。”對此,央視主持人李小萌在微博上說,“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如果不是誤導市民,就是要以肺謝罪。”
既然很多錢花不掉,為什麼不減稅。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韋森前不久表示,中國人均納稅已經超過8153元,宏觀稅負和發達國家基本持平,最好和最適宜的宏觀政策是減稅。他說,“我的學生有在行政部門的,說今年八項規定來了,很多錢都花不掉。既然花不掉,為什麼不減稅?”
交警上崗前的首要任務,是牢記領導車牌號。目前全國22個省份取消“O”牌車,一些地方采取劃分號段或“尾號識別”等做法區分領導車輛。有位老交警稱,遇領導車牌要在執法中予以“配合”,“交警上崗前的首要任務,是牢記領導車牌號。”
軍隊腐敗前所未有,反腐不應有“碰不得”的人。解放軍少將昆侖岩在《環球時報》5月12日發表文章《軍隊反腐必須走在前麵》表示,軍隊上上下下隱蔽存在著權錢交易、拉幫結派、蠅營狗苟等現象。從王守業到穀俊山案及其背後所涉肮髒醜陋,讓世人驚駭,說明軍隊腐敗現象已達前所未有的危重程度。反腐敗不應該存在“碰不得”的人,沒有不能觸碰的領域。
政治語言、商業語言與大眾語言,各說各話。學者劉鋒撰文表示,政治語言、商業語言與大眾語言,出現各說各話、互相之間都聽不懂的現象。比如,政治語言說,掃黃打非是一件事關全局工作的戰略性部署;商業語言說,小姐是市場經濟的潤滑劑;大眾語言說,笑貧不笑娼。政治語言的“愛國”,是愛黨、愛政府、愛人民;商業語言的“愛國”,是愛自由、愛市場、愛利潤;大眾語言的“愛國”,是愛自己、愛自由、愛平等。(綜合《中國青年報》、《現代快報》、《人民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