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求異思維在新聞采編實踐中的應用
文化論壇
作者:楊曉軍
摘 要:新聞的屬性與本質決定了運用求異思維的重要性,當前,對於新聞的理解,不僅指的是時效上的“快”與“新”,而且對於同一新聞,其思想深度等的表現形式也是衡量新聞好與壞的標準。本文將從求異思維在新聞采編實踐當中運用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旨在打破新聞定性思維,引導業界人士將同一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提高辦報積極性的同時也希望增強新聞的力度感與厚重感,帶領全社會對新聞領域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關鍵詞:求異思維;新聞采編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從求異思維的產生曆史來看,其最早是來源於心理學領域。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曾將人的思維分成求異、求同兩種思維模式。它將求同思維定義為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水平,並順著一定方向去尋找、思考唯一存在的答案。與此相反,求異思維則是打破常規,多層次、多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並試圖找尋出具有多樣性的結論,它是一種創造性極強的思維模式。本文將從求異思維在新聞采編實踐當中運用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旨在打破新聞定性思維,引導業界人士將同一問題從多方麵進行解讀,提高辦報積極性的同時也希望增強新聞的力度感與厚重感,帶領全社會對新聞領域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1]。
一、關於記者的求異思維
如前所述,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曾從心理學角度對求異思維有過定義,他認為:從原有信息當中產生出新的信息;從定性來源當中形成各種各樣的信息輸出即是求異思維 。根據他的這個解釋,如果將其運用到新聞記者領域,那麼我們則可認為記者的求異思維即是在思維的過程當中,打破常規定性思維、突破當前規範,使自身思維多角度、全方位沿著不同角度與方向擴散,以此來找尋多方麵的答案,最終引出更多新的信息即是新聞領域的求異思維。
無論哪種行業,都需要競爭的存在,新聞行業更是如此。如果缺乏競爭機製,那麼就會造成千篇一律之狀,不利於新聞事業本身發展。而求異思維的引入,則可以有助於好新聞、獨家新聞、深度新聞的報道。就新聞采編實踐來講,隻有不斷求異,方能在一件件平常的事件當中尋求突破。比如,新聞領域被廣泛熟知的南方報業傳媒,其旗下的眾多子媒體為何能在強手如林的新聞領域中脫穎而出,這與他們長期追求求異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他們旗下的《南方周末》,對待同一條新聞,總能以獨特的視角發人深省,觀點的深刻彌補了其作為周報所缺乏的時效性,從一定程度上講,他們為報業的發展樹立了指導性示範作用。他們的成功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即求異思維有利於新聞競爭的推動,對於新聞領域發展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聞采編作品是廣大記者經由自身思維思考進而形成的一種產物,也就是說,思維能力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優良度。而就求異思維來講,它實則是一種創造性思維的內在表現形式,求異思維最大的特征就在於與眾不同、獨辟蹊徑,往往產生出奇製勝之效。將其與新聞采編相結合,也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之效。
二、求異思維對於新聞采編的具體作用
求異這種思維模式究竟對新聞采編實踐有何重要意義?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它可以最大程度將記者自身的創造性進行激發,有利於新聞記者多層次對各類事件予以報道。一般來講,新聞采編的過程即是客觀事物再現的過程,而從本質上來講,實則是一種思維性的活動。由於記者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要以科學的、完整的思維模式來引導其思維活動,對於承擔一定社會責任與曆史使命的新聞記者而言,求異思維無疑是一把思維利器。它可以使記者擺脫掉傳統報道模式與觀念的束縛,開辟出新的、科學的報道思路與領域,使大眾所熟知的新聞采編可以呈現出嶄新之貌。
其次,求異思維的引入,可以對記者主體意識進行強化,確保新聞報道與時代發展相同步。一般而言,主體意識也是記者創造性思維當中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主體性意識的存在,那麼創造性也就無從談起。而求異思維的引入,可以使記者以曆史的高度看待各類問題,並對其進行客觀評判,不為傳統與外人所左右。而這些,也恰好與記者主體意識相一致。“個性”是未來社會潮流所發展的總體趨勢,求異思維從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記者享有獨特的思想、見解與思路,消除統一化,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