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謙遜準則在中國的現代適用(2 / 2)

略等。

4、謙遜的現代適用

當代中國社會, 在交際中運用的謙遜應當是基於發展了的社會狀況重塑的謙遜規範。重塑謙遜規範可以參考中國的傳統謙德和西方的謙德。(呂耀懷,2007)

4.1 傳承並創新中國傳統的謙遜規範

無論中國怎樣發展,傳統不能丟。呂耀懷教授認為,重塑謙德以中國傳統謙德為參考係,可以使謙德的傳統得以合理地接續。古代中國的自貶稱謂顯示了古人的高雅風度,而現在人們在名字前麵列一係列炫耀的官職頭銜卻顯得浮誇做作。因此,現在稱呼別人或自己時,可以借鑒傳統的稱謂並加以改善,舍棄“鄙人”、“閣下”等貶己尊人的稱謂,代之以“我”、“本人”,“您”等中性化的稱呼,這樣既可以表達禮貌親近,也不會顯得虛偽,感情疏遠。

4.2借鑒外國謙遜精華

呂耀懷認為,借鑒西方謙德可以使當代中國謙德適應國際社會的發展。因為西方文化中的謙遜在現代社會有很強的適應性,它強調少讚揚自己而不是貶低自己,適當的時候不排除讚揚自己。不貶低自己才能給別人正確的印象,才能被認可。少讚揚自己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親近,而適當的讚揚又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自信和能力。這些結果都是適應中國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同時在國際交往中,不能一味謙遜地否定成果。過度謙虛,其他國家就不能正確的認識現代中國,最終影響中國的外交甚而經濟的發展。在國內,我們必須學習西方在適當的時候表揚自我,增強自信,把自己最好的一麵表現出來。這樣才能讓別人了解真實的你,才能被社會認可。

5、結語

謙遜是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禮貌因素,而禮貌是交往的準則之一。因此,無論處於哪個時代,哪種文化背景,人們交際時都要恰當地表現出謙遜。謙遜準則也必須不斷地被創新,被賦予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內涵,如此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社會交往要求。

參考文獻:

[1]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83.

[2]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顧曰國.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237-257.

[4]顧曰國. 禮貌、語用與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2,(4):10-17.

[5]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呂曉鳳,張明璽. 淺析Leech的禮貌原則在中國的適用性[J].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0(2):35-38.

[7]呂耀懷. “謙”的德性傳統及其當代命運[J]. 道德與文明,2007,(3):18-24.

[8]周潔. 跨文化交際中“謙遜”的文化特征[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