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話劇《如影隨形》
藝術研究
作者:李明珂
摘 要:話劇是一麵映射人心的鏡子。你坐在台下,看著舞台上的另一自己演繹一出出啼笑皆非的故事。你時而為自己酸澀,時而為自己鼓掌,時而笑自己的無知,時而感歎世事無常。台灣話劇《如影隨形》是導演賴聲川精心編織的一段與靈魂對話的故事。無論是劇中隱晦的主旨還是人物的性格,都或多或少的浸透著當代社會壓抑下的人性。
關鍵詞:結構;創新;隱喻;愛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夢想彩虹,如飛躍雲霄,我的愛,我與你同在;茫茫人海,勇往直前,我與你,如影隨形。
台灣話劇《如影隨形》是賴聲川導演搬上舞台的一個的夢.時明時暗的光影交錯,製造出虛幻有致的視覺效果;劇中人物的生死存亡,亦使得觀眾茫然失措。
話劇區別於其他劇種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舞台對話展現劇情、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其中有人物獨白,有觀眾對話,在特定的時、空內完成戲劇內容。導演賴聲川可謂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觀眾置身其中,仿佛走入了一個扭曲疼痛的世界,然而慶幸的是,還有愛,如影隨形。
一、結構創新: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
在《如影隨形》中,導演巧妙地利用人物塑造了兩個空間。一個是故事正常演進的現實空間,一個是人死後應去的地方,我們暫且叫它天堂。與這兩個空間相對照的是兩種不同的生靈,一種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的人,另一種就是不甘去天堂棲息、依舊在人間遊蕩的魂。整場話劇演出中,呈現在觀眾麵前的一直是現實正在發生的,而天堂又是存在的,雖然沒有一個立體的空間來闡釋,可是通過大橋、真真,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存在的,這是他們應該去的地方。也就是說,導演描繪了一個現實又充滿虛化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既有勞碌奔波的人,又有尋找真相的魂,還有人幻想出來的最忠實的夥伴。為了讓觀眾更清晰地分辨真實和虛幻,導演在某些場景的舞美設計上運用了透明的幕布,露露在阿湯的餐廳向真真聊著自己兒時的夥伴Yeah,伴隨著音樂家靈魂演奏著的薩克斯的旋律,一道透明的幕薄紗緩緩垂下,將餐廳和Yeah隔離在兩個空間,一邊是真實,一邊是虛幻,一邊是人,一邊是被人遺棄的靈魂。兩個空間相互關聯,卻又咫尺天涯。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這部話劇在時間順序上的安排。每一個場景都是一個相對發展的片段。整場話劇就仿佛是把一個個獨立的片段相互串聯,最後彙成一部完整的作品。話劇從祥哥與其妻吉兒在客廳裏談論好友大橋失蹤、大橋妻子夢如被殺的懸疑開始。此時,大橋卻也站在一旁,隨時接口。幾天後,祥哥被警察請去認屍,發現大橋也被槍殺。這是故事的大概脈絡。原來在舞台上出入的大橋,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仍然飄蕩在人間。他十分想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夢如。隨著大橋生死的迷離和警察調查的深入,開始進入倒敘階段,也將觀眾的思維帶入了故事的真相,夢如為獲得丈夫的關注,婚後,出現了虛構的情人浩帆,但丈夫竟在夢如的畫室裏發現浩帆的情書,甚至收到署名浩帆的花。由於瘋狂的嫉妒,大橋槍殺了夢如並在癲狂狀態自殺。所以主導故事發展的順序也就是觀眾探求真相思考的順序。這樣的敘述方式不同與中國的戲曲,傳統的戲曲更傾向於線性單向的敘事結構,而戲劇的敘述結構和方式更加自由,可以運用多重線索推進情節展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