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漢數字隱喻意義下的文化闡釋(1 / 2)

英漢數字隱喻意義下的文化闡釋

語言研究

作者:馬欣

摘 要:數字自產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使用,大多用於計量。但數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殊的意義。隱喻,作為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對語言的影響十分重要。數字,作為語言的一種形式,在生活文化的影響下,產生了不同的隱喻意義。本文通過英漢數字隱喻意義的對比,闡述兩者不同的文化特點。

關鍵詞:英漢數字;對比;隱喻意義;文化

作者簡介:馬欣,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方向為文化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2013)-14--01

一、引言

數字是人類思維發展的產物,伴隨語言文字的產生和使用。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數字的使用更是無所不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數字在生活中常用來計量,如賬號,密碼,單位等。但數字同時也承載了不同的文化信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豐富了語言的使用。但語言學中有關數字的研究大多是數字本身的文化蘊含,本文則對英漢數字隨語言的發展產生的隱喻意義進行對比,並闡釋其中的文化內涵。

二、隱喻理論的發展

西方對隱喻比較係統的研究,最早是亞裏士多德在其經典著作《詩學》和《修辭學》中多次提到隱喻的構成方式和修辭功能。亞氏認為隱喻是一個詞替代另一個詞來表達同一意義的語言手段。然而,亞裏士多德僅將隱喻看做是詞語層次的修辭方式,認為隱喻是正常語言規則的一種偏離,多應用在詩詞方麵。自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發表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其強調隱喻的認知作用,認為隱喻植根於人類的概念結構,是一個概念域向另一種概念域的映射,隱喻不是語言的表麵現象,是深層的認知機製,組織我們的思想,從而有巨大的語言生成力。

三、數字的隱喻

數字本是一種表示數的符號,用來測量、計算。但隨著信仰和神靈的崇拜等一些原因,英漢語中,很多數字產生了一些特殊的隱喻含義。本節通過對數字“一(one)”、“三(three)”、“四(four)”三個中英數字隱喻意義的對比進行闡釋。

(一)一與one

數字一(one)最初自然是為計數方便而創造出來,就表示一個。同時,“一”被視為萬物之始,於是“一”又被用來喻順序、等級的首位,比如我們常說“一把手”。又因為“一”是最小的自然數,就隱喻出“極少、少許”的意義,“一”還可隱喻為“專一”;我們也有詞語“專一”、“一心一意”等。在西方的文化觀中,“one”也被看做是宇宙的創始者,是至高無上的實體,常常與“第一”之意。同時,在西方,“one”還表示“唯一、單獨”的意義,如“You are the one I like.” (我不是他的對手。)。

(二)三和three

“三”在中國文化中是個吉祥、神聖、圓滿的數字。《說文解字》:“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由此可見,三除了被當做數字之外,還被看做為陽數,有吉祥如意的意義。故中國有許多重要思想都與“三”有關,如“三辰”、“三綱”、“三族”等等。然而,先民們不光將“三”看做是實數的“三”,其又可用為虛數的“極多、多”,例如《孟子·離婁下》:“三過其門而不入。”中“三”表示多。“three”是一個比較受西方人歡迎的數字。畢德格拉斯學派認為“three”是神秘的海爾梅斯(希臘神話中掌管交通、口才、科學、幸運等的神),是自然強大力量的化身。而且西方人認為世界是由大地、海洋和天空三部分組成,所以“three”又代表整體、完整,如“Good things come in threes.(萬物有三)”。可見西方人對“three”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