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研究
作者:溫雅麗
摘 要: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大力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高校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文章主要闡述了當代大學生主要麵臨的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條件以及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14--01
一、當代大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心理、生理和思想意識逐步成熟的時期,較之其他年齡階段,更容易產業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本文主要討論當代大學生當中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
1.情感問題
我國大學生的年齡基本上在17—23歲之間,生理發育已經成熟,開始渴望與異性交往,並期望得到生理上的滿足。心理上遠離家鄉,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由於孤獨更加渴望伴侶。與對異性的渴望相伴隨的是心智的不成熟,加之缺乏經驗和處理戀愛問題的能力,常常因為感情問題而困擾。具體表現為:暗戀和單戀帶來的情緒和行為製約;對情感的過度壓抑所導致的心理不安;失戀帶來的焦慮情緒等情感問題。
2.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而引發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一般都是遠離家鄉,前往異地求學。因此,首先要麵臨的就是適應陌生環境的問題。很多大學新生由於適應不了當地的氣候條件、飲食文化以及校園和宿舍環境而產生焦慮情緒。其次,由於大學教育和高中教育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很多學生在開學之初不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以及教師的授課方式。特別是到大學後高手如林,競爭非常激烈,使很多學生不免產生失落、自卑等負麵情緒。
3.由就業而引發的心理問題
九十年代中期各大高校紛紛擴招,當代大學生麵臨著一個重要難題就是就業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學校負責分配,考進大學就等於進了“保險箱”。如今實行“雙向選擇”後,每年各個層次的畢業生進入市場,加之“僧多粥少”的市場環境,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陡增。麵對師哥師姐們的就業形勢,以及自己的主觀願望等,都會引起他們各方麵的思考和權衡。在這個過程中也經常會產生各種心理困擾。
二、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條件
1.年齡優勢
高校輔導員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相比,很重要的優勢就是年齡優勢。目前,我國高校輔導員大都由剛剛畢業的研究生擔任,在年齡上和在校大學生很接近,屬於同輩群體,更容易理解當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對學生而言,由於成長背景的相似性,大學生更容易把輔導員當朋友,願意向他們傾訴內心的想法。總之,師生之間基於成長背景差別小的優勢,能夠形成防禦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的溝通特點。
2.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性質與工作特點更容易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從工作內容來看,高校輔導員負責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等各方麵,可以說是學生在大學中接觸最多的老師。由於長期和學生打交道,輔導員對於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係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因此,和專業教師相比,輔導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容易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盡早進行疏導、解決,以便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