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慣壞了你家的“老小孩”(1 / 1)

別慣壞了你家的“老小孩”

健康

作者:魏寧

鄰居張婆婆在床上躺有三年多了,平時也做過健康檢查,身體各項指標顯示十分正常,什麼毛病也沒有,但就是喜歡賴床。子女問她為什麼這樣?她什麼也不說,躺在床上還得不時讓人按摩,不然就嚷嚷不舒服,弄得子女整天疲於應付,工作也受到很大牽連。

我家裏也有一個老母親,今天已經八十多歲了。自從父親去世後,家裏就隻有母親一個人住,未免有些冷清,母親的同事就邀她一同上老年大學,至今已堅持十幾年了。母親上老年大學學的是畫畫,老年大學裏的老師都是母親早年認識的朋友,大家有說有笑,相互關心。特別是那些女同學,對身體不好的母親特別關心,平時經常打電話問候,節日了也不忘來看母親,儼然是一群不同姓氏的好姐妹。母親因此覺得很開心,畫畫技法也一步步漸進。

在家裏,母親住的是平房,有一個不大的小院,中午時分,母親喜歡曬一曬太陽。冬天,由於暖氣爐散熱不太好,平房有些冷,母親有氣管炎,怕天冷複發。所以每年冬天,我都把她接到我家裏過冬。在我家,早晨我讓母親睡到自然醒,醒來後先梳洗,休息20分鍾後再開始吃飯,然後喝茶,抽時間畫畫。吃飯前,我都讓母親自己燒水衝雞蛋。早上偶爾起床晚,我就先衝好雞蛋湯,然後讓母親在屋裏走步。

母親經常半嗔半笑地說:“你這是在讓老媽溜腿呢。”我則告訴老媽,這是我孝順的一種方式。在我這裏,我經常要給老媽洗頭、洗澡,哪天洗頭,哪天洗澡,每次都列入一個計劃。因為母親的生活有規律,每天又進行輕而有序的活動,所以她的身體一直都很好,甚至比一個人在家裏時身體還要好。母親很高興,慢慢也理解了我這種方式。

有一次,張婆婆的兒子看到我母親走路明顯比剛來時穩當了不少,說話也有底氣,聲音很是洪亮,加上母親頭發漆黑,僅有的幾根白發不很顯眼地藏在裏麵,根本不像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很是羨慕,感慨自己攤上那樣一個老母親,天天得人照顧,一有不適就罵人。

我知道,張婆婆從年輕時就很強悍,沒有什麼朋友。她平時不看電視,不愛出門,缺乏與外人的交往。就連她的子女,也很少和她交談,更不用說去開導。張婆婆平日裏又不和孫輩親近,別的老人都喜歡含飴弄孫,這位老人看著兒女就煩,更別說是孫輩了。老人平時的固執和不講理,造成她和兒女子孫之間不自覺的疏遠。張婆婆又沒讀過多少書,從她的老伴去世後,她再也強悍不起來,任何事都得靠兒女照顧。

我覺得對待這樣的老人,子女們不能太順從,也不能不孝順。太順從,就像張婆婆每次吃個早飯,還得坐在床上吃。等兒子早上做好的飯早已放到冰涼,她才慢悠悠地坐起來靠在床頭吃,為了防止老人吃了傷腸胃,飯又得重做,做好了還得端到床頭才會吃。如果未來的老人都這樣,哪個家裏的兒女能顧得上?

孩子有壞習慣,是大人給慣壞的;老年人的壞習慣,往往是兒女給慣壞的。作為兒女,要及早發現,及時糾正,耐心引導,不要當老人習慣了每時每刻依靠你生活時,才覺得問題的嚴重性。顧左,你顧不了右,工作上焦頭爛額,生活上一塌糊塗。

尤其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眾多,不是每個家庭的子女都可以在身邊照顧的,過不了多久,我們自己也得邁入老年人的行列。做為老年人,應該多講究些科學的生活方式,多體貼兒女,加強鍛煉,少得毛病,這才是現代老人們科學的生活方式,也正是當今社會中值得大力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