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新辦刊質量 創建評價標準(1 / 1)

創新辦刊質量 創建評價標準

交流平台

【本刊訊】 6月14日,參加第二屆全國新聞專業期刊總編輯年會的代表相聚武漢,就中國新聞與傳播學期刊的辦刊方向和評價標準等議題進行討論。經過深入交流與研討,達成以下共識。

當前,傳媒業態和新聞傳播方式發生巨大的變革,新聞專業期刊在新聞理論傳播和業務研究方麵負有重要使命。進入新世紀以來,新媒體發展迅猛,媒介的生態環境及生存樣態發生重大變化,傳統媒體在實現全媒體轉型和數字化建設方麵碩果累累,出現了很多新的模式和經驗。移動技術改變了閱讀,也改變了新聞的生產與傳播。作為為業界和學界服務的專業期刊,應當適應新的形勢,關注前沿問題,研究現實問題,為推動業界的改革發展服務,同時提高專業或學術期刊自身的影響力。

我國新聞傳播類的專業期刊有不同定位與研究方向。然而,不言而喻,新聞傳播在現階段具有更強的實踐意義,不僅需要追求學術價值,更應直麵時代課題,注入現實關懷。目前,我國新聞傳播類專業或學術期刊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由大學新聞院係辦的院校類刊物;第二種是由全國各類新聞協會或學會主辦的刊物;第三種也是數量最大的是由新聞媒體(報業集團、廣電集團等)主辦的刊物。三類專業或學術期刊的服務對象和研究方向各有側重。然而,無論上述哪一類期刊,其辦刊主旨都應是為中國新聞業界和學術研究服務。在推動新聞理論和實踐的改革創新方麵發揮應有作用,是我們的共同職責。

現階段,在新聞與傳播學領域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符合理論和實踐要求並得到普遍認可的新聞專業期刊評價體係。我國現有的關於新聞傳播學期刊的評價體係具有一定的評價功能,但有的存在側重量化評估,忽略社會影響力評估的問題。建立以質量為導向,注重社會影響力評價,結合量化評估的更為科學合理的學術期刊評價標準,不僅是新聞傳播類期刊緊跟時代、服務讀者的需要,也有助於新聞傳播學學術的健康發展。

建立更具實際意義的評價標準,應注重對新聞專業期刊綜合考量,評估研究論文的社會影響力。國際上普遍認為,在人文科學領域,文獻計量方法得出的數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研究質量,但並不能代替質量評價。專業和學術期刊的質量評估的重要參數,應當是期刊文章的原創性、精準性和重要性。新的標準體係應當以質量為導向,結合量化評估,綜合評估各項指標,諸如在權威機構的獲獎情況、在權威期刊的發表或轉載情況及發行量等等。在此基礎上,由業界專家和學者組成的第三方評估小組,對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進行篩選。

會議代表一致肯定年會的積極意義,認為它搭建了一個合作的平台,武漢會議關於設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新聞傳播專業期刊的評價標準、建立更加完善的評價體係的議題,具有重要意義。(本刊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