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聞報道中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衝突與權衡(1 / 2)

新聞報道中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衝突與權衡

新聞與法

作者:陶丹丹

【摘 要】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隱私權作為一種人身權利,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聞自由又是新聞工作者擁有的一種受到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但是新聞工作者在行使新聞自由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侵犯被報道者隱私權的情況。如何權衡兩者之間的衝突,是本文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新聞自由 隱私權 衝突 權衡

隨著社會的進步,公民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自身隱私權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是大眾媒介的迅速發展,新聞報道侵犯公民隱私權的事件也是愈發嚴重。一方麵,公民強烈要求保護自己的隱私權;另一方麵,受眾強烈呼籲新聞媒體能夠說真話,行使媒體的職責。因此,如何權衡好新聞報道中新聞自由與隱私權的衝突,使新聞報道既能滿足受眾的要求,又能不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可以說是新聞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新聞自由與公民隱私權的價值衝突

新聞自由通常指政府通過憲法或相關法律條文保障本國公民言論、結社以及新聞出版界采訪、報道、出版、發行等的自由權利。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聞界采集和發布信息,並提供給公眾的充分自由。①

“隱私權”一詞百度百科將其定義為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②通俗的說,隱私就是公民生活中私密的、不願意向眾人公開的部分,然而這部分確是別人最感興趣的地方,容易引起別人的興趣,這與記者所追求的新聞性具有相通的地方。

一方麵,在新聞報道中,記者會選擇可以滿足受眾好奇心的新聞點,或者通過深入采訪了解和報道事件真相,這樣新聞機構就很容易超越知情權和新聞自由的規定而涉及到公民的隱私,甚至有些新聞工作者特別熱衷於通過報道隱私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另一方麵,隱私權往往會限製新聞報道的正常進行,很多被報道者會用一些不正當的權利指控新聞工作者的正常報道侵犯隱私權,比如江蘇某報記者為配合寒潮來臨,街拍了一張一名男子與一女子在寒風中依偎的照片,刊登在該報頭版,結果導致該男子的妻子見報後大怒。③照片中的男子隨後致電該報,投訴報社將他和情人私會的照片登上頭版,侵犯了其隱私權。由此可見,新聞報道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新聞自由與公民隱私權之間的衝突。

值得關注的是,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網絡媒體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網絡媒體的傳播範圍、傳播速度、透明度、發布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是其他傳統媒體所不能比擬的,一旦公民的隱私被曝光,將會造成無法預料的結果。因此如何權衡新聞自由和公民隱私權之間的價值衝突成了當務之急。

二、新聞報道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表現形式和案例

新聞工作者為了能夠得到獨家的、第一手資料,或者為了報道受眾感興趣的新聞,再或將全麵和詳盡的信息告訴受眾等等一些行為會造成新聞報道侵犯公民隱私權的事情時有發生。

有國外學者提出關於侵犯隱私權的四項內容:一是侵犯他人私生活的安寧;二是宣揚他人私生活的秘密;三是置人於遭公眾誤解的境地;四是利用他們的特點做商業廣告。④新聞報道中對受眾隱私權的使用不當主要包括一些記者沒有經過他人允許而對其個人信息進行披露;沒有與當事人溝通而將其不願提及的經曆公布;在一些特殊事件中公布被害人的個人信息;所采用的材料不真實,沒有經過嚴格的考核等。新聞采集過程當中也存在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行為,主要包括隱私采訪、竊取個人資料、監視或竊聽、強行采訪和非法闖入等。⑤

關於新聞報道侵犯公民隱私權的報道有很多,主要集中在醫療新聞、犯罪新聞、災難報道中。

醫療新聞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看具有社會新聞的性質,也是受眾關注較多的,在宣傳醫者救死扶傷的精神,傳播醫療、健康知識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一些醫療新聞的報道中,記者未經當事人的同意將患者的個人信息、病情等信息作為背景報道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雖然有些報道會利用化名代替當事人姓名,但是如果其他信息、經曆描述得太細致也會很大程度上暴露當事人的真實身份。更加嚴重的是有些電視新聞對患者的麵部都不采取馬賽克處理,或者直接報道其身份信息,這就是相當嚴重的侵權行為了。

媒體對犯罪案件進行報道,滿足受眾了解案情的需要,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但是往往為了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將犯罪案件內容報道得過多、過於細致,比如說對犯罪嫌疑人、受害人的信息報道,讓被報道者的私人信息完全曝光,這將嚴重影響被報道者的私人生活,侵犯了被報道者的隱私權。

新聞報道要真實、客觀,然而如果讓被報道者的生活受到影響或者遭受誤解,也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比如2011年10月22日發生的深圳聯防隊員強奸案,當楊武第一次將自家遭遇告訴當地記者時,記者趕到現場聽完楊武的哭訴後,將“你太懦弱了”和一些強奸的細節寫進了報道中。楊武案經過網絡媒體和微博轉發,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僅僅一天時間,圍觀者對楊武“懦弱”、“懦夫”的評價呈幾何級數瘋漲。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媒體趕到現場,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被集中傳上網絡,再加上微博轉發,楊武、他的妻子王娟甚至他們年幼的女兒,清晰地出現在公眾麵前,楊武一家的隱私就這樣暴露於眾目睽睽之下。⑥這不僅侵犯了這個家庭的隱私,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莫大的傷害。有家媒體針對楊武的自責,頭版頭條甚至刊出“‘我是世界上最窩囊的丈夫’,是的,你還好意思說”這樣的標題。媒體這樣的行為完全就是一種無聲的暴力,他們將一個地位卑微的老實人塑造成一個窩囊廢,這也是媒體缺少社會關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