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國問題的被動反映
每個國家都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也往往複雜,並非一時能夠解決,但由於西方媒體長期的負麵報道,使得中國的一些問題被他國誤解,造成諸多國際交往障礙,這些問題也在日本動漫中被表現出來,形成二次傳播,使得負麵印象更加固化。在《叛逆的魯魯修》中,中國成為世界三足之一的中華聯邦,領土接近曾經的元朝版圖,這一點表現日本依然認為中國是會主動侵略和擴張勢力的,同時,擴張了的中華聯邦卻是仍然保留了皇帝和宦官的腐朽國家,天子是個不懂事的女孩,並且可以隨宦官的意願準備新的天子,而宦官也願意賣國求榮,殺害天子,整個國家人民貧窮羸弱,甚至在那個設定為人形兵甲的高科技戰鬥年代,中國暴動還在使用啤酒瓶製作的微型炸彈。在中國武官黎星刻與ZERO的中華大戰中,星刻和香凜利用一個因偷工減料而導致粘稠的灌溉地牽製住了對手,使對方無法預料,訴說時一臉自豪,使這個橋段顯得更加難堪。在《黑之契約者》中,李舜生談到了可以托澳門的朋友辦假證的事情,在餐廳中輕易躲開鬧事者的攻擊之後就被目擊者確定為會飛簷走壁的中國人。這種種問題和誤解都會因動漫受歡迎程度的增加而被更多人誤解。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中國自身從傳播上下功夫,不僅是針對動漫,還有其他新聞、影視等傳播途徑上去改善,最重要的還是著力解決這些真實存在的問題,斷絕誤解的根源,同時用開放的態度宣傳自己的文化,消除那些被長期固化的刻板印象,逐步改善國家形象。
雖然日本動漫中的中國誤讀依然存在,但不應否認,中國角色和各類中國曆史風格題材的不斷增加,其背後反映的是中國正在不斷發展漸強的力量。中國形象已經從最初的“不在場”變成後來的輔助角色,再升格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主角級別人物;日本製作方的處理態度也從“路人化”到“中國特色化”再到“常規精致主角化”,這一曆程體現了中國的崛起和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成果。跨文化傳播中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認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賴於雙方的共同努力,為此,我們也要積極參與文化溝通,學習日本及世界他國優秀的形象傳播方式,為中國的形象構建架設更好的橋梁。
參考文獻
①王嶽川:《文化輸出——王嶽川訪談錄》[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②馬芸,《日本動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上海: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2008
③景宏,《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及其對世界的影響》[J].《日本學刊》,2006(4)
(作者: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