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物形象分析(1 / 3)

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物形象分析

藝廊回聲

作者:楊雯

【摘 要】作為日本主要文化傳播形式的動漫除了為其帶來高額產值外,也在他國形象的形成上發揮著微妙的影響。而動漫中對於中國人物形象的使用和表達,既是對於自身所認識的中國形象的反映,也是對於中國形象的間接塑造。本文針對日本動漫中出現過的部分中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試圖解析中國形象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日本動漫 國家形象 刻板成見

英國廣播公司曾委托環球掃描公司進行國家形象調查,調查對象包含28389名世界各國中高層人士,並由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結果:日本和加拿大均為54%並列第一、法國50%、英國45%,中國42%居第五位①。而在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已成為世界各國尋求國際認同和自身地位的重要保障,相應的,已經擁有較為先進傳播方式的國家,也就獲得了更多的國際話語權,可以有效構建自身所需的國家、國際形象並影響他國形象建設。具體到排名第一的日本,承擔其文化傳播和形象建設主要任務的,就是日本政府一貫大力扶持並在現今成為其第二大產業的動漫。

占據世界動畫市場三分之二的日本動漫,以其精良的製作和引人入勝的劇情在全世界都獲得了肯定,即使是在動漫產量第一的中國的動漫市場中,日本漫畫產品也占有高達85%以上的份額②。同時,2004年的第十屆廣島國際動畫節對入場者年齡所做的一個統計,20歲以上的成年人占了80%以上③,表明動漫早已不是僅屬於兒童的產業,而是麵向全民。所以日本動漫自然也就具有了潛移默化地塑造本國形象和影響他國形象的作用。中國與日本在地緣、文化、曆史等諸多方麵存在聯係,有關中國的角色也是日本動漫中的“常客”,這些角色既是中國既有傳播成果的反映,展現了日本(以及其他日本動漫接受人群)對於中國的認識,是日本對於中國形象的間接塑造,也是日本對中國認識的二次傳播,會對動漫受眾產生認知上的影響。所以,對於這些形象的分析,將有助於探索中國形象傳播部分問題所在。考慮到動漫題材和風格因素,本文僅以非曆史及非中國風題材進行討論。

一、旗袍與武服

在日本動漫中,不論時代背景設定如何,中國人往往都是以旗袍或古式武服示人,隨劇情和身份產生一定變化。溫文爾雅的男性通常是長袍,參加武鬥者則是功夫裝,女性則主要是長旗袍和短旗袍,長旗袍用於大多場合,戰鬥中通常是加上了局部盔甲或防護的短式旗袍。這種中國服飾的展現毫無疑問是一種長期固化的成見,它向我們傳達著兩方麵的信息:其一,日本以及許多國家都認為中國的旗袍(長袍)和武裝是美麗的並能體現中國氣質的服飾,武服與神奇的武術的聯係令人向往,而女性旗袍的綢緞麵料和完美的比例設計,最能體現女性身形曲線之美,加上日本動漫中通常都將旗袍設計為高開叉並配上丸子頭,在俏皮中融合性感,既是體現美感,又是對部分受眾的低俗訴求的滿足。其二,旗袍印象固化會同時產生正負影響。從正麵影響來看,曆史中上海一帶的發展使得當時風靡該地區的女性旗袍被世界熟知,後來,因遊戲而聞名的中國功夫少女形象春麗更是加重了人們對中國丸子頭和旗袍的印象,以至於旗袍不僅成為日本,也是更多其他國家用來表現中國的標誌。這種刻板印象顯示了國際上對中國旗袍藝術的認可,對旗袍所具有的中國文化神韻的認同,可以用來作為中國的象征物,而中國也恰巧可以利用此點在旗袍服飾文化上下功夫,讓其成為自身優秀文化的代表產品。而從負麵影響的角度來看,旗袍形象屬於中國過去的形象,這種形象長期傳播會給人中國至今仍停留在過去、沒有發展的錯誤認識,如何利用旗袍這一符號來進行創新更加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