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博熱點事件看政務微博的輿情應對
傳媒e時代
作者:陳俊蓉
【摘 要】我國目前網民達到5.38億,微博用戶數量已超過網民數量一半,其中政務微博數量超過5萬,微博被認為“正在改變官方和公眾話語權整體格局”。①同時,許多微博熱點事件走下網絡成為社會熱點,而這些熱點事件若處理不當便會造成巨大負麵影響。本文通過三個與政府有關的微博熱點事件的分析,解讀政務微博在輿情應對中的得失與應對之策。
【關鍵詞】熱點事件 政務微博 輿情應對
一、政務微博的興起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而在5.38億的網民中微博用戶數達到2.74億,較2011年底增長9.5%,網民使用率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中的微博使用人數達1.70億,使用率相比半年前提升5.3個百分點至43.8%,是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機應用。②這組數據不但說明如今新媒體發展迅速網民數量大,還表明微博作為新媒體已受到廣大網民的強烈推崇。
微博又稱微博客,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與傳統博客相比具有“短、靈、快”的特點,微博基於用戶關係網絡傳播,借助於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微博的信息傳播具有鮮明的5A特點: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Anyway,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發微博並隨時與自己的關注者互動,除此之外微博的裂變式傳播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傳播效果。許多引起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都是起源並發酵於微博。因此,微博的開通和經營也引起了政務部門的重視從而有了政務微博。
所謂政務微博,即政府部門及其官員開設的主要用於傾聽人民心聲、訴求,排解與政府管理有關的實際問題,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公布相關數據和事件,從而進行網上知曉、網下解決問題的相關微博。③政務微博有輿情危機公關的作用,通過微博回應網絡盛傳的負麵新聞,應對謠言,引導輿論。
二、網絡熱點事件中政府輿情應對的得失
在網民不斷增長,微博影響逐漸擴大的新媒體時代,輿情引導應從網絡入手。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政府不能再用傳統老話筒”。
1、“郭美美事件”中紅十字會應對滯後與方式失當
“郭美美事件”從一起娛樂炒作逐漸演化成為網民對政府部門公信力的質疑。2011年6月21日,新浪微博上昵稱為“郭美美Baby”的20歲女孩,在微博中大曬其跑車、名包和奢華生活,而這並不是其引起關注的主因,真正使其成為焦點的是她的微博身份認證為“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年齡、財富與身份的微妙關係刺激了網民的神經,也由此引發很多網友對中國紅十字會的各種非議和信任危機,形成了備受關注的“郭美美事件”。④
“郭美美事件”被定義為“微博炫富門”,她的最初微博身份認證為演員,其起初的目的不過是娛樂炒作,而在這起娛樂炒作中紅十字會受到重大的負麵影響。其中有網民混淆了中國紅十字會與中國商業係統紅十字會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紅十字會係統長久以來的不公開透明和在這次危機公關中應對方式失當與應對滯後。
首先是應對方式失當,沒有真正認識到“郭美美炫富門”在微博這個互動平台上引發風波的根由。“郭美美事件”之所以能從網絡熱點事件演化成社會熱點事件正是因為網民數量的龐大以及微博互動平台的支持。而紅十字會在應對過程中並沒有很好地利用微博這個平台解疑釋惑,而是先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後向警方報案,還召集個別媒體開“內部情況通氣會”。利用這些沒有針對性的傳統手段來處理新媒體時代所引發的危機並不能達到目的。
其次,應對滯後使謠言四起。“郭美美事件”於6月21日發生,紅十字會於22日在其網站發布聲明,這一步在時間上並沒有明顯劣勢但聲明內容沒有解疑。其滯後性在於24日發表二次聲明之後,當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時,紅十字會卻緘口不言,致使網民在一片質疑聲中聽信了謠言。
2、“寧波PX事件”中的輿論控製與信息封鎖
“寧波PX事件”曾占據新浪熱門微博排行第一,可見其在網民中的關注度與熱議度。
PX事件起因於10月22日寧波鎮海約200餘人到區政府集體上訪,反對鎮海準備擴建的總投資500億元的PX化工項目。22日當天,國內幾大門戶網站首頁均有報道,微博上開始出現抵製PX項目的很多消息,當天下午各大門戶網站相關新聞鏈接均被刪除,微博上相關消息也漸漸變少。網絡信息的封鎖致使27日、28日晚,市民在寧波市中心天一廣場進行集會抗議活動。28日晚,寧波市政府做出了“堅決不上PX項目;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停止推進,再作科學論證”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