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使語文學習豐富、生動起來;能夠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能夠實現語文課堂跨學科教學的理想。在語文教學中,適合的、優美的音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點睛效果。我們也可以積極地把冥想、思維導圖等“友善用腦”的理念有機地融進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三、擴大學的空間,鍛煉做的技能
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馬路旁的廣告牌;產品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既然語文無處不在,學習語文的條件又得天獨厚,那麼學好語文理應輕而易舉。但事與願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父母,竟然也能一籌莫展。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不難發現,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提升人氣指數,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是首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參與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擴大視野,增進積累,激活思維,發展能力。寒假讓學生自創賀歲短信和迎春對聯,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教師還要在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對社會現象的評判、生活中的喜憂、家庭的悲歡等充分地表達出來,如超前消費,乞丐現象,上門推銷,綠色食品等,這樣學生真正體會到課堂是他們學習的樂園。
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被動學習,思維往往局限於單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創新教學,有利於學生從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從局部到全方位的轉變。
現代教學理論研究表明,本質上講,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問題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學習也就隻能是表層次的和形式上的。所以新課程學習特別強調對問題的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麵,強調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於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方麵,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最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才會有創新。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高效課堂應致力於把學生培養成為具備創新素質的人。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曲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堅持做到這些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