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多媒體,趣味讀經典

現代閱讀

作者:趙菊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燦爛的古典文學是智慧的先人為今人留下的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自《詩經》以來,有“風騷”並舉,有百家爭鳴,有漢賦鋪陳,有唐宋古文,更有那彪炳千秋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它們或韻或散,或律或絕,五彩斑斕,璀璨奪目。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需要繼承,國學經典的教學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途徑之一。了解和學習國學經典,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更有助於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國學經典教學。

但由於年代久遠而造成的語言差異,導致有些學生認為其深奧難懂,枯燥無味,難以進入正常的閱讀理解狀態,對它不感興趣,甚至心存畏懼,所以隻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般流於形式的讀讀作罷。那怎樣使孩子們真正浸潤到語言文字中去誦讀、理解、感悟呢?個人認為,如今是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也是十分廣泛,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集聲、圖、文、像於一體,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利用其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緊緊跟隨變化中的設備功能及富於色彩的影音材料,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來學習國學經典詩文。

一、巧借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的源泉是什麼?”蘇霍姆斯基說“認識本身就是一種最令人驚訝、詫異和神奇的過程,能激起高而持久的興趣。”古詩詞不是兒歌,學生不能一讀即懂。因此有的學生對古詩詞望而生畏,還沒學首先就有了畏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手段,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能變畏學為樂學了。

比如教學《望廬山瀑布》這課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出“廬山風景圖”;然後指著各個景點逐一向學生介紹廬山的秀美風光;最後,我把“廬山瀑布”來了個特寫,聲情並茂地向學生介紹道:“同學們,廬山風光中最壯觀的要數‘廬山瀑布’了。你們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襯托下,飛流直下,濺起一陣陣水霧,多麼令人神往!從古到今,我國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為它傾倒,寫下了無數不朽的詩篇。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大詩人李白看了廬山瀑布後寫下的詩歌?”到此,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這種狀態下學習無疑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借多媒體,幫助體會意境

1.畫麵展示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麵,那麼教學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人對六月西湖的景致作了極力渲染描寫,表達了內心抑製不住的讚歎之情。學生誦讀有聲有色,但如何方能入境入情?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寫意的國畫:十裏荷香,畫麵色彩淡雅渲染,虛實相襯,學生在詩畫的對照中,輕鬆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