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的過程,對學生能力提升最高的部分是修改作文的過程,正所謂好作文是改出來的,隻有學會修改作文,學生才真正具備了獨立寫作的能力。互動交流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互相修改作文,在修改過程中,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思想,相互學習,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作文的方法。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具體的討論如何使用不同的句式、修辭,以及如何布局謀篇,如何安排材料和語言。學生們可以取長補短,真正領會作文寫作需要注意的要點。
二、互動交流教學中的兩個重點
1.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地位
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方法的教授者的角色在起著作用。在互動交流模式下,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激發學生的自行修改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修改作文不僅僅是是使作文變得更加完善,還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優劣勢,在認清自我的過程中還樹立了寫作信心。教師在幫助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修改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修改目標,強化學生修改能力。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該適當做出示範,對於一個具體的作文題目,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示範性的參考。教師應該簡單直接的切入重點,要給學生留有空間,帶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導向性,教師的示範不一定全麵,但是要突出重點,這樣才能讓學生不偏離正確軌道的前提下有發揮的餘地,做到有的放矢。要從寫左手實際出發, 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完成引導,做好教師的課堂主導工作。
學生寫好作文後,應該進行互動式的評改,鼓勵學生互相評改作文,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主體。但學生互相評改之後,教師應該進行再次的評定,這是教師指導學生的最佳時機。學生在互相評改以及自行評改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有的不知如何下手甚至應付了事,這樣就會出現作文越改越糟糕的情況,所以教師的再次評定是非常重要的。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互動交流式的作文教學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所以教師在設計學習流程時要充分發揮修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在交流中學習,加深印象。首先應該讓學生自行分組,讓學生根據愛好以及對作文寫作的偏好自主尋找隊友,並且組員之間要注意一定的能力互補性。其次,讓學生在組內對作文的布局、語言等要素進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讓其自行決定作文的書寫。再次,讓學生進行自評自改,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修改。最後,進行小組總結,讓每個小組都對自己前麵進行工作的表現優劣進行充分的總結。上述步驟完成後,由老師進行引導性的點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評改,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小組進行鼓勵。
三、結語
互動交流,既需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權,又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理解,拓寬思路。而教師的適當介入,能夠轉變師生角色,融洽師生關係。這種介入,不是說教,而是一種穿針引線的引導。在初中生作文教學中實踐互動交流教學,要充分考慮這兩個問題,讓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習生產生良性互動,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作文能力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