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老師覺得同學在表演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生氣的龍王,而是一個心情好到爆的龍王。”我適時地用了一個網絡熟語——“爆”,大家聽了哈哈大笑。我順勢接著說:“你理解了龍王此刻的憤怒情緒,想象到了龍王的表現,所以,要通過你的台詞和表演讓大家看到龍王此刻氣得團團轉,氣得嗷嗷直叫,而不是樂得哈哈大笑。”大家笑得更厲害了!表演的同學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並表示願意重新試一試。再表演時,她便能夠帶上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準確把握“氣得嗷嗷直叫”的意思了,把龍王憤怒的情緒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準確地表現了出來,贏得大家的掌聲。教師運用幽默生動的評價語言,因勢利導,靈活地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課文情景之中,想象、思考,活生生地顯出語言文字的“形”,樂滋滋地讀出語言文字的“味”,使朗讀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用幽默的語言,把一個重要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想象,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麵”講出來。而學生們發自肺腑的笑聲,則表示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對教師語言能力的折服與欽佩。
三、機智巧妙的評價,拓展學生思維
一篇課文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又充滿著各種變化發展,始料不及的情況對任何教師來說都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語言和隨機語言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突發情況,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口語流程,快速反應,巧妙應對,進行隨機評價。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會折射出智慧的靈光,就會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一次在區裏聽一位老師課堂展示,感覺到教師機智巧妙的語言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老師讓一位同學讀小鳥和青蛙的對話。讀時,該生把小鳥說的話讀得十分流暢,可讀青蛙說的話時卻像犯了口吃似的結結巴巴,時斷時續。孩子的“不同凡響”,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頓時,該同學低下頭漲紅了臉。此時,老師微笑著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說:“大家別笑,他這樣讀,一定有他的道理。咱們請這位同學說說他是怎麼想的,好嗎?”果然,這孩子抬起頭來,語出驚人,他說:“長期呆在井裏,與外界也不接觸,我想它一定連話也不會說了。”看,這是多麼有創造性的思維,多麼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呀!
教師麵對突發情況,沉著冷靜,機智靈活,隨機應變。甚至可以延遲評價,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讓他們在無拘無束中,放飛自己的思想。
四、豐富的體態評價,消除學生的緊張
體態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根據實驗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氣,55%來自麵部表情。由此可見,體態語言在傳遞信息中的作用多麼重要!老師在課堂上富有表現力的麵部表情,恰當、自然的動作,都可以創造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給孩子們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有一次,我提問以後,一個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想舉手又未敢舉手。這時,我立即向他投去熱情、信任的目光,從這目光中,學生獲得了信心和勇氣,大膽地站了起來。他回答時稍有猶豫,我又投以鼓勵的目光,暗示他:“別緊張,你說對了”。學生的緊張感消除了,思維的閘門豁然打開了,繼續回答了下去。老師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這些無聲的評價牽動著學生的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正能量,可以起到 “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教師的課堂評價應該是極為豐富,多姿多彩的,它決不限於以上幾種形式,它還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教師親切、精辟的語言,和藹的目光,熱情的期待,溫柔的引領這些有聲和無聲的激勵語言,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使學習變成了一個充滿快樂、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多一些衷心的期望,親切的鼓勵,友善的動作,妙口也能生出花兒來,芬芳學生的心田,讓學生的能更愉悅地吸收知識的養料,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