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農村高中作文的高峰體驗
實踐真知
作者:周冬梅
【摘 要】
文章是人的情感體驗的表達。隻有滿含真情實感才會寫出精美的文章。在農村高中作文教學中,務必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來下筆,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教師要做好寫作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給學生獨特難忘的寫作體驗。
【關鍵詞】
農村高中 作文教學 體驗 生活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學生發現自我,探討人生,體驗生活的過程,通過文字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同齡人交流情感,完善自我,發展個性”。農村高中的學生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體驗比城裏的孩子深。因此,引導學生用心去體驗生活,感受自然,確保寫出的內容是自己的親身經曆與真情實感。從而在作文時文思泉湧,下筆有神。
一、關注高考作文的命題,給學生自由空間
高考作文一直都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而近幾年高考作文的命題中,出現了很多話題作文,這就說明作文的命題呈現出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體驗。命題人隻提供一段材料或情景,確定一個話題,剩下的就讓學生自己去構思。例如高一語文課上的第一次作文課,教師給出的話題是“自我介紹”,至於寫什麼,怎麼寫,一切都由學生自己決定。歐冠決賽正火熱進行時,教師就以足球為話題布置作文,霧霾越來越嚴重,教師就以環保為話題布置作文。作文的格式也不必過分拘泥,甚至也不用設定字數限製,打破“不少於800字”的傳統規定,至於內容則更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細心構思,寫出富有自己個性的作品。教師也不應該去限製學生的完成時間,隻需設定一個大致上交時間即可,以免學生受到交作業的壓力而讓作文質量下降。如果設置出諸多的條條框框,學生的寫作內容與格式受到限製,個性就被壓製,對學生的創造力是一種扼殺。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才能使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生活體驗
厚積才能薄發。學生要有一定的閱讀量之後,對所讀的內容有自己的感悟,才能寫出生活氣息的作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多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做到“胸有點墨”。學生在閱讀精彩的名著時,也會產生一種自己寫文章的欲望,這也就激發起了學生寫作的興趣。高中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單一。因此,作文應該成為學生表達生活中真情實感的途徑。教師也要注意做好課本內容的挖掘,立足於教材,對課文進行適當課外延伸與拓展,讓學生領略到深邃的人文情懷與優秀品質,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心的正能量。例如,在鑒賞史鐵生先生的名篇《我與地壇》時,播放毛阿敏的歌曲《天之大》,給接下來的課堂內容做鋪墊,烘托出文章懷念母親的氣氛,再講述一些名人、偉人與母親的故事,如引用朱德司令與母親的故事,魯迅先生為紀念母親寫的文章,也可以展示關於母愛的名人名言,如“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於我天使般的母親——林肯”,觸動了學生內心對父母的真摯情感,才能寫出自己的內心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