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作文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定位(2 / 2)

三、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及評改

完成創作後,對作文進行批改及評改是重要的一步,而學生對於創作後的文章所存在的缺點不能及時指出,不了解對於自己寫出的文章到達什麼程度。這時候隻能留給別人評價,畢竟局外者清。這環節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總結經驗教訓,矯正錯誤,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根據傳統教育模式來說,這場劇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在此過程中隻能擔當聽眾的一角,不利於學生個人發展,因此,要打破一人獨霸的僵局。

按照新課標理念,作文修改主要分為老師麵評與學生互評兩種形式。老師麵評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展開關於作文的一個交流過程,相互討論作文中的優點與缺點,這個過程彰顯了師生關係之間的互相平等與互相尊重,而學生互批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借鑒相互了解,因為每個學生的閱曆不一樣,審美觀點、作文功底等都存在差異,所以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相互借鑒與相互學習的過程,使雙方能從各自的文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

實驗證明,相比於老師的評語,大部分學生對同學批語的關注程度較為高,再者,相比於老師,學生批改作文更加認真仔細。改變傳統的作文批改方式有教師主評、學生主評與師生共評。師主評是教師作為評講主體,對作文的優點與缺點進行全麵的解讀。學生主評是學生作為評講的主體,可由一人進行主評而其他人進行補充的形式進行。學生之間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大大提高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生共評是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共同挖掘文章的價值所在。

特別要注明的一點是講評要注重激勵,要善於發現長處,找出文中的亮點,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進行另類的創新,將特別優秀的作文打印出來,在學生間相互傳遞,讓大家領略到文章的精彩之處。這樣不僅讓小作者感受到當作家的愉悅感,而且激勵學生之間競爭意識,在競爭同時得到作文水平的一定提高。

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在教學關係方麵,要發展學生個性,激發思維活力,需要理清主體和主導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提倡開放式教學。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使自己的角色轉變:努力成為學生生活的促進者,與學生一起經曆各種辛酸,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了解學生的動態,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平等對待,寬以待人,相互尊重。教師不要擺出一副高傲在上的樣子,而是要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克服在寫作中的惰性,從而實現由“要我寫”到“我要寫”的飛躍,隻有這樣才能使作文教學達到理想的境界,鑄造出擁有個性,凝聚集體智慧的作品。

四、小 結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深入探索作文教學的方法是每一位語文老師當下的任務,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寫作是一種極富個性化和創造性的精神勞動,而不是一種學習的負擔,從而使作文課回歸到應有的精彩,學生找回寫作的動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田利雅.芻議初中作文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J】.新校園(學習),2013(1)

【2】張進喜.淺議初中作文教學【J】.新課程(教師版),2011(4)

【3】劉新玲.樹信心,重方法,提高寫作水平——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學語文:下旬,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