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2 / 2)

2.信息的表現形式多樣化使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

網絡上的信息資源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具體表現為視頻、音頻、動畫、文本和圖片等,不用的形式給人們帶來的刺激也會不同,這對知識的獲取和存儲的影響非常重要。信息資源不同於書本知識,具有非線性的特征,有利於教師按教學需要將不同形式的知識組織起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以不同的信息形式刺激學生學習,提高教學內容在其頭腦中的重現率,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3.多媒體的有效組合,使課堂教學策略靈活化

作文教學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或感受,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特征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悟,達到作文教學的要求。例如,對於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通過事物重現、語言描述或音樂渲染的方式創設生動形象的場景去激發。要讓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感受和體驗事物,潛移默化地學習,教師可以開展遊戲、活動和表演。

三、信息技術對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的支持

傳統的作文教學多以學生結合教師的指導、作文書的參考、自己的想象和觀察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寫作水平深受課外書籍的閱讀量的影響。學生想象力豐富,但思維不連貫,經常詞不達意。所以,教師要加強學生思維的連貫性,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其字詞的作用能力。充分運用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善於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讓學生積極、獨立、自主地思考,回答問題。學生要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的作用,積極踴躍地參與學習、教學內容。通過組織討論,學生協作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中協作學習中對頭腦風暴的合理應用,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字詞運用能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事物或圖片轉化為動畫,在觀看的過程中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味,觀看後也能讓學生續寫故事,通過這種發現式學習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

四、信息技術對小學作文教學交互的支持

傳統的作文教學是實時的、麵對麵的交互交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互輔助表達可以通過表情、肢體語言的方式進行,這種交互明確具體,可被感知。信息技術的應用,方便了學生自主學習,豐富了教學交互方式。計算機支持協作學習的方式多樣,方便和靈活了學生的學習。在家寫作時,學生可通過計算機向教師索要學習資源,提出疑問,教師可通過提供自主學習資源、計算機答疑解惑,給小學生在線指導。

五、總 結

信息技術應用於小學作文教學,有利於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真情實感的作文情境,調動學生的寫作情感,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素養和鑒賞能力,為學生將來的生活奠定應用基礎。因此,應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鄧春明.信息技術應用於作文教學中的四大優點【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5)

【2】張紅.現代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7)

【3】高玉芳.信息技術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