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實踐真知
作者:唐開軍
【摘 要】
作文教學影響到未來人才的培養,但作文教學的複雜性導致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堪憂:教學課堂教學內容少,枯燥乏味,單調沉悶,學生的積極性難以發揮,寫作缺乏激情,教學效果低微。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傳統的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現代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結合,極大的促進了作文教學的發展。本文將針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特征與需求,探討信息技術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作文 教學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也是語文教師感覺最為難的部分。大部分學生不喜歡作文課和老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常常以敷衍的態度應付寫作。如寫作東拚西湊或直接抄襲,沒有作文主線、層次感和真情實感,文學性和藝術性極度的缺乏。很多教師為改變這種難題進行了許多嚐試,雖有進步但收效甚微。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作文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小學生自主寫作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小學生的綜合寫作素養和創作水平。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特征與需求
作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實現個人的全麵發展、與人交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作文要求學生能準確使用表達技巧,語言組織連貫、通順,沒有邏輯錯誤的情況。具體來說,小學作文教學有以下特征:
1.基礎教育是基石
小學階段屬於學習知識準備和入門階段的基礎教育,小學作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學習,學生也需要自主地在學習過程中多進行有意義的練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提高作文水平除了要平時經常練習,還需要學生的“勤於練筆”。教師應避免過多地對小學作文文體、字數進行限製,而要多給學生積極、正麵、向上的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發現,在自主學習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更加放鬆,思維能力更加突出,主體作用更加鮮明。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討論,培養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在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討論的同時,要進行必要的監控,避免學生因自律能力不足脫離教學內容。
3.生活是作文創作的源泉
作文基本取材於生活,所以,作者應充分體驗生活,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學創作。作者要體驗生活,就應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通過對實踐的體驗、想象和聯想,培養審美眼光和情商。小學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維常脫離於教學內容,教師應對學生的觀察角度和觀察的方麵進行指導。
二、信息技術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的支持
傳統的作文教學通常以教師參考教學課本指導學生審題、讀範文、思考和寫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後,教師的“教”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信息技術“教”的作用表現如下:
1.信息資源的海量化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素材
應用信息技術後,信息資源更為豐富,教師可以將有用的信息資源轉變為教學素材以運用於作文教學。教師可以對識字、造字的學習方法進行搜集、整理和加工運用於作文教學以幫助學生有效率地學習寫作基本功;教師也可以將優秀的作文網站推薦給學生,使其欣賞優美的語言文字,陶冶情操。在信息化時代,大部分教師已具備網絡搜索教學資源的能力,並將之應用於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