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滲透,注入初中語文課堂生命的活力
教苑“新”風
作者:馬玲
語文是一門蘊含豐富情感,濃縮鮮明人文特質的學科,它對陶冶學生情操、開啟學生心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語文教學中,恰當滲透情感,是引領學生踏入語文殿堂的金鑰匙。然而,由於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很多教師僅僅關注對考點及雙基的訓練,對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卻鮮有問津,導致語文課堂成為生硬機械、毫無生命活力的訓練場,語文教學也因此喪失了應有的“語文味”,其直接後果就是學生無絲毫快樂可言,語文教學效率低下。那麼,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發揮情感因素的潤滑作用,還語文課堂以快樂、愉悅,讓語文課堂教學事半功倍。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與認識,就初中語文課堂如何發揮情感功能,優化語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談點淺薄的看法。
一、博大師愛,點亮學生情感天空
教師對學生的無私關愛是語文課堂中進行情感滲透的基石。如果教師對學生、對班級漠不關心,了無興趣,情感滲透則成了空中樓閣。尤其是初中學生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敏感多疑,渴望教師的理解與關愛。沐浴在教師如春風般的關愛中,他們會變得自信而執著。
作為情感載體的語文學科,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其間的課外或闡述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散發著真理的光芒,或流淌著美好的人性,或濃縮著人間至愛……教師在與學生共同分析、理解評價課文時,如果不以自己豐富的情感作為鋪墊,僅僅憑借蒼白無力的語言,怎麼可能引起學生深刻的心理共鳴?實踐表明,教師聯係學生思想實際,有感而發,以心施教,以情激情,才能挖掘出文本的內在精神,真正吸引學生進入文本的深層境界,敲打自己的靈魂,撞擊自己的心扉,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二、巧妙引入,撥動學生情感之弦
新穎獨特的新課導入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環節。一節精彩的語文課必然有一個成功的新課引入。教師精心設計,靈活導入,懸念迭起,激情朗讀,課堂沉浸在既疑慮重重、又情智飛揚的氛圍中,學生探求熱情高漲,既“想知”、更“樂知”。如在教學《春》一課時,我這樣導入新課:“提到春天,我們眼前不由得浮現出一幅陽光明媚,春風蕩漾,生機盎然的美景;一提到春,大家就會自己充滿了力量,內心洋溢著濃濃的喜悅。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了無數描繪春天景色的千古名篇。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我們今天再來感受一些朱自清筆下的春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導語,既大致介紹了文章的內容,又將自己對春的熱愛之情淋漓盡致的展示給了學生。精彩的導語,猶如磁石一般牢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引入神秘的語文殿堂,進入學習情境,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真情誦讀,開啟學生情感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