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當巨人看到還有一個小男孩站在桃樹底下時,又是什麼反應?
生:大聲斥責:“喂,你趕快滾出去!”(極其不耐煩的語氣)
師:當孩子們在花園玩耍時,巨人的花園草綠花紅;當巨人訓斥孩子時,巨人的花園冰雪覆蓋。其實,冰雪覆蓋的不是巨人的花園,而是巨人自私、冷酷的心。
3.運用寓言故事提升學生品德修養
兒童文學中的寓言故事通常通過誇張、擬人等表現手法虛構一定的故事情節。寓言故事通常都會解釋道理和揭示教訓,小學生通過閱讀寓言故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品德修養。
例如《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教師先提出問題:“許多年後,鐵罐和陶罐各是什麼樣子?人們對它們各自的態度和看法是什麼?”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最後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
師:許多年後,鐵罐和陶罐各是什麼樣子?人們對它們各自的態度和看法是什麼?
生:許多年後鐵罐已經被氧化得無影無蹤了,但是陶罐卻和以前一樣。人們視陶罐為珍寶,對它特別喜愛。
師:通過這篇寓言,我們學到了什麼?
生:我們要做陶罐而不做鐵罐。
師:寓言是在告訴我們,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其長處和短處,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比,不能驕傲自滿,要學會欣賞別人,看到別人的優點。
4.運用神話故事,對小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神話故事是將語言文字進行圖像化,使得文字的表現力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到一定的情景中,讓學生進行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神話故事中抽象的語言,學習文章的句型句式。例如學習《盤古開天辟地》一課,教師要巧設一個情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著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畫麵,將課文化作一個個畫麵,閉上眼睛進入那個遠古的時代。
師:“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周圍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見。
師:“有一個叫盤古的巨人……掄起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同學們你們仿佛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世界變得豁然開朗,好神奇……
師: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把你所看到的畫麵完整地表達出來,說出你自己的感受。
5.總 結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體現在語文學習的能力,也體現在學生審美能力和品德修養上麵。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采取枯燥的”灌輸式”教學,教師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不顧及小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近年來,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兒童文學調動起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拓展小學生思維進而提升創造力和想象力。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2】(英)史密斯.歡欣歲月—— 史密斯的兒童文學觀【M】.台北: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3)
【3】王泉根.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教師,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