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分析
杏壇論道
作者:陶正東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便於學生寫出更好的作文。大部分初中生都不喜歡寫作課,他們認為寫作文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麵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學生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文章主要闡述了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
作文教學 想象力 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重點內容。同時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的想象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是一門想象力較為豐富的學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果缺乏在寫作中缺乏想象力,那麼他的文章就缺乏生命力,根本不值得閱讀,從中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說,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帶領學生觀察生活
想象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想象力是形象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學生隻有觀察體驗生活才可以進行想象。如果學生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那麼他們的想象不合乎情理。例如:老師要讓學生寫一篇關於秋天景象的作文,此時教師應該先讓學生觀察以及回想一下自從進入秋天之後出現的一連串變化,教師讓學生從秋天的雨、秋天的植物等角度來分析這一季節,有一個同學在作文中這樣描述秋天的景象:
當樹梢上的葉子逐漸泛黃,然後隨著風一同飄落下來,每次看到這種場景,我的心總有莫名的傷痛。秋天是一個特殊的季節,當香山紅葉鋪滿大地的時候會很美,但是在美的背後仍然蘊藏著一絲絲悲傷。秋天是一個讓人懷舊的季節,想起家人、想起故人。
從這位學生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從秋天的落葉聯想到秋天是一個思念的季節,是一個容易讓人悲傷的季節。又比如:在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文中,作者所描寫的並不是一件真實的事情,但是讀者通過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就可以了解到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並且讀者從現實生活中可以達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影響,這主要是由於作者的想象是合乎情理的,並不是胡亂想象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想象的基礎就是生活,如果沒有細致思考以及體驗生活,那麼想象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時候,要帶領學生觀察生活,在不斷的體驗中感受生活,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
二、學生要廣泛閱讀書籍,培養自身的想象力
寫作與閱讀有著密切的聯係。學生通過閱讀,才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了解到作者筆下的生活場景,有助於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閱讀過程中,會引發學生的聯想以及想象,因此當學生閱讀完之後,教師可以通過讀後感、續寫等多種形式來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當學習完《愚公移山》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故事的結尾進行更改,通過這種訓練方式,不僅為學生提供想象的平台,還讓學生的想象切合實際。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中的資源利用起來,注重訓練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寫讀後感、續寫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比如:當老師要講解朱自清《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朱自清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朱自清是從哪幾個方麵來描寫春天的呢?然後讓學生開始閱讀,在閱讀中找到問題的答案。當學生找完答案之後,教師可以讓幾個學生將他們的答案說出來,當學生已經認識完了朱自清筆下的春天,那麼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這樣一個寫作任務:讓學生寫下自己認為的春天是什麼樣的?通過這樣一個寫作任務,可以讓學生在朱自清的文章下開始不斷想象,這就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最終促使學生的創造力在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