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質量(2 / 2)

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地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整體的閱讀。人們學習知識和提升技能離不開閱讀,閱讀不僅開拓了人們的知識麵,增長人們的智慧,陶冶情操,而且還對人們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初中生的人生經驗積累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自然會遇到素材儲備不足的困惑。因此,提高閱讀量是在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水平方麵的有效地途徑。初中生在文章的閱讀方麵,需要對文章作者的信息進行初步的了解,比如作者當時的生活年代背景、當時社會環境等等,了解作者創作此篇文章的心理狀態,這些對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思路和技巧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學生通過對閱讀文章的仔細分析與思考,會逐漸建立起一套更加縝密的思維,這對提升初中生語文寫作素養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而是需要學生建立自身自主學習的興趣,學生自發的閱讀和學習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最大門徑。

4.改變傳統作文批改的模式

傳統的語文寫作教學是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文書寫任務後進行批改。教師會選擇寫的比較優秀的作文加以表揚,這是教師批改作文積極的一麵,容易被忽視的消極的一麵是大部分寫作水平較低的學生的寫作得不到鼓勵和認可,這樣容易導致寫作課上兩極分化的現象。兩極分化現象是寫作水平高一些的學生一直受到重視,寫作水平相對差一點的學生得不到鼓勵,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在學習寫作之後的批改與講評環節也是非常重要。每一次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下一次寫作依然保持濃厚的寫作興趣,這樣才能提高語文寫作教學的課堂效率。

為了能達到良好的寫作教學質量,教學模式中的批改環節可以改成學生互相批改的課堂活動。教師將作文批改的模式變成隨意將學生的作文發放給學生,學生之間相互審閱文章和相互批改並做出正確的批注,在相互批改過程中,學生會找出與自己相同的問題,比如語句不通順、錯別字較多、中心思想不明確等。這樣學生自己在再次的寫作過程中會格外注重這些問題,並且學生通過分析文章之後還可以學生之間寫作思路的交流,學習別人寫作的思路。教師最後做出總的批閱,再次批閱學生的作文和批改學生的批注。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批改的環節是作文教學的新穎之處,學生的寫作水平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結 語】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探索是一段漫長的工程。教師應致力於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探索更加靈活新穎的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注重學生素材的豐富積累,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參考文獻】

【1】陳長奎.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質量之我見【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2(9)

【2】許藝虹.探討提高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策略【J】.學周刊C版,2014(8)

【3】林芳.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實踐方法【J】.新校園(上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