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2 / 2)

1.目的性原則。教學評價要以當代教學觀為主,以學生發展為核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尊重並關注學生學習行為和情感體驗,讓學生與教師不斷反思調整教學(學習)行為。

2.整體性原則。作為複雜的係統,課堂由諸多因素組成,因此,教學評價要從整體出發,重視課堂中各個因素之間的關係,確定評價指標和標準,爭取促進每個環節,發揮其整體作用。

3.發展性原則。教學評價要著眼於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發展,著重培養學生個性。讓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4.動態原則及可行性原則。教學評價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有效評價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讓教學評價從實際角度出發,充滿一定的可行性。同時,根據其可操作性,形成以評價為主的量化體係。

四、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法

課堂教學評價方法不僅有客觀的評價方法,也出現了量化與質性結合的評價體係。新課改理念下,要求教師評價多元化,摒棄傳統的被動式評價。因此,當代教學在評價過程中,注重評價主體多樣化。如: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互評與自評、但所遵循的都是定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關心學生最終學習目的,對學生進行多方麵的考察。在評價過程中有課堂觀察評價、麵談評價、問卷評價以及學習檔案袋評價等。

首先,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生動態及語言應用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行為及小組表現,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

其次,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對話、參與程度,由教師組織學生,與學生進行語文對話,從對話中發現學生的觀點和感受,進而對學生評價。麵談可以促進學生大腦反思,借助語言的形式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再次,問卷調查評價,可以在教學之前或教學之後執行。如教學前,教師通過問卷可以了解學生的語言學習經曆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技能水平等。教學後的問卷調查能了解學生對學習接受以及滿意程度。

最後,集中評價方式是備受廣大教師重視的。語文課堂作為動態環境課堂,能有助於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讓師生共同探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善,進而達到加快學生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學評價是以激勵學生學習為目的,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了解自身學習狀態,尋求綜合成長綜合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實際學習角度出發,充分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在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中自我診斷,完善自身不足之處,優化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實現對學生、對教學目標、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評價的高度重視。隻有這樣,才能讓有效教學服務課堂教學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