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關注學生讀得怎麼樣——進行多元評價。《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強調:“要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應根據各學段的要求,通過小組和班級交流、學習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麵,進而考查其閱讀的興趣、習慣、品味、方法和能力。”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首先要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外閱讀的成果。教師可舉行多種形式、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來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開展筆記展評,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欣賞,互相激勵;進行閱讀交流,對作品的人物、情節、思想、語言等方麵進行展示、交流、賞析,也可以交流讀書心得、介紹讀書方法。交流活動中,學生們或講或演、或出手抄報或寫讀書征文,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學生們樂於參與。組織各種競賽,如:講故事大賽、誦讀比賽、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好處,激勵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學生互評——彰顯同伴的欣賞與反思。在開展一係列讀書成果展評活動中,生生互評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學生的互評很全麵、很客觀,常常記錄了教師看不到的閃光點,學生參與評價,教師要進行指導:評價別人時要先肯定別人的優點,再提自己的建議。這樣,學生慢慢就會去發現別人的優點,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學會取長補短。

教師評價——體現激勵與欣賞。語文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的評價既要具有激勵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理解,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教師的激勵和欣賞能夠增進師生間的情感,發揮愛的教育效果。

家長評價——尋求家長的支持和鼓勵。每次展示活動結束,可以把所展示的文章、圖片、視頻資料發在班級公共郵箱內,請家長欣賞評閱。讓家長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來,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與學校的語文教學,從而幫助、支持孩子,使家長也成為學校教育的另一種可利用的有效資源。同時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增進了家長與老師的交流,促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評價是聯係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重要環節,課外閱讀評價實施得好,可以使學生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軌跡,樹立閱讀的信心,提高閱讀的興趣,使評價過程成為一個不斷激勵,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過程。

朱熹曾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杜甫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無不強調了多讀書的好處。課外閱讀,是一個持續的學習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有效指導將使學生受益匪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外閱讀指導的這條漫漫長路上,我們還需要付出努力,不斷地進行嚐試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