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書香,潤澤生命

教育前瞻

作者:曹銘

課外閱讀能夠促進學生的智力、道德和審美的發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課外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從優秀書籍中汲取營養,開闊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能從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得到熏陶。那麼,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對課外閱讀進行指導呢?我認為,課外閱讀指導應包括:讀物選擇、閱讀方法的掌握、閱讀習慣的形成以及閱讀結果的評價等多個方麵。

首先,應該關注的是讀什麼。《語文課文標準》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要選擇貼近學生、富有時代特色的作品。選擇優秀的作品,是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基礎和前提。語文教師首先要在推薦優秀課外讀物上花心思,要選擇契合學生年齡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優秀作品推薦給學生。首先,教師要落實好與課文相關的拓展閱讀。比如在學習了課文《海倫·凱勒》後,老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在學習了《我和祖父的園子》之後,推薦學生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等,這樣結合課文的推薦,容易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將課外閱讀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減輕閱讀的障礙。其次,教師要及時關注最新的兒童作品,捕捉新的閱讀信息,將優秀的文學作品推薦給學生。推薦學生進行相關主題的係列閱讀,也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生讀了《神秘島》後,推薦學生係統地閱讀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再如推薦學生進行寓言主題的閱讀,曆史主題的閱讀,冒險主題的閱讀等。

其次,應關注學生怎麼讀。可以嚐試使用以下幾種方法:抓住新書推薦課,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多讀書”。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好讀書”。在進行閱讀指導課的設計時,教師要將閱讀和學生的生活相聯係,強調讀思結合、隨時閱讀、及時積累等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成為自覺的需求,成為生活的常態。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讀書的時候,要做摘錄批注,將文章中富有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豐富積累,或對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利於思考。將自己的感受及時做成讀書筆記。托爾斯泰說過:“知識隻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的知識。”因此,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積極思考,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這就要教師保護學生的個性解讀的積極性,允許學生對文本有多元的理解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多角度暢所欲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獲得思想的啟迪,產生創意的思想,提高認識水平。課外閱讀的主角是學生,即使是課外閱讀指導課,也要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體驗,做適當的點撥,機智的引導,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外閱讀的主體,教師還要敢於放手,告訴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讓學生自己去交流閱讀的自我體驗,不能越俎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