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全力發展科學技術(1 / 2)

沒有在安慶停留,羅劍一行從安慶碼頭直接上船回到了南京。

柳蘭一路上都在關注著羅劍,見羅劍在安慶上船時,心情已經開朗起來,心裏也暗暗高興。

柳蘭不知道的是,羅劍已經暗暗下定了決心,把滿清趕出中國並不是自己的終極目標,讓百姓們生活都好起來,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羅劍給自己訂了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以故鄉作為參照,孩子們都能上學,鄉親們都能住上磚瓦房。

在這之前,即便是智能係統評定自己幾人可以返回原時空,羅劍也決定不回去。

這個想法羅劍沒有跟柳蘭說,自從結婚之後,兩人都在極力回避著回原時空的話題,兩人又都明白,總有一天,還得直麵這個讓兩人都無奈之極的問題。

回到南京的羅劍就被老太太好一頓數落,老太太怪他把還沒出月子的柳蘭帶那麼遠,羅劍被數落得都有些吃不消,還是柳蘭把小羅霆塞給了老太太才讓老人家消停下來。

羅劍這一趟故鄉之行感覺問題極多,最直接的一條就是農民的生活水平如何提高的問題。

從老家了解到的情況是,每戶農民家裏田地並不少,平均起來有將近二十五畝以上,這在羅劍那個時空裏是不可能的,羅劍記得自已家裏小時候隻有五六畝水田和一兩畝的旱地。

最關鍵的問題是生產水平極其低下,並不高產的種子,嚴重缺乏肥料,加上落後的耕作方式,造成田地裏產出極低,盡管田地不少,但極低的產量讓農民們並不能擺脫貧窮。

就拿紅薯來說,羅劍他們試種時的畝產達幾千斤,而在老家了解到的情況是畝產隻有四五百斤。

“必須把化肥工業發展起來!”史可法的辦公室裏,羅劍堅定地說道。

“這就對了!你能作出這個決定,也不枉你跑一趟了!”史可法高興地說道。

兩人商量了一下,立即召開了會議,決定再建兩個大型化工廠,對目前的南京政府來說,這個投資可不小,更何況羅劍和史可法都決定頭兩年隻以成本價給農民提供化肥。

盡管這樣會使財政有些吃緊,但這個決定沒有人反對,就連朱聿鍵也投了讚成票。

走了不少彎路,雖然還遠遠談不上成熟的技術,但化工廠現在生產基本的化肥已經不成問題,決心一下,相關部門立即開始了各項準備。

準備建設化工廠的同時,羅劍決定給各研究所加大投入,爭取短時間內能取得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三年的時間不足以讓羅劍知道哪種製度更適合這個時代,羅劍不是政治家,對社會製度的思考也隻是在很淺的層次上,從小受到的教育也限製了他去做更多的嚐試。

羅劍也不想去做這樣的嚐試,老百姓實在是太苦了,不能因為自己的嚐試再去折騰他們,羅劍隻希望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哪怕慢一些。

現在能做到的就是盡可能發展科技,用技術的進步把社會這個蛋糕盡量做大,讓更多的人能夠從中受益。

技術突破性發展是完全可能的,最關鍵的是有理論和方向。幾年努力建成的一些基礎性工業雖然遠遠談不上是完整的工業體係,但的確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靠羅劍和劉為民領進門的一些人現在在科技研究上已經開始分化,這是羅劍和劉為民都是十分樂見的。

宋應星老先生現在迷上了內燃機的研究,盡管石油的開采還遠未提上議事日程,但老先生覺得內燃機跟蒸汽機相比有著無比的優勢,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內燃機給弄出來,老先生甚至想拆了猛士車的發動機,劉為民沒有答應。

方以智在研究所苦學了幾個月,現在一頭紮進了車間裏,整天與陳子龍混在了一起,開始對機床進行實質性的改進,據他自己說,改進後的機床效率將會大大提高,有人問會提高多少,方以智笑而不答。

朱慈煥在電磁學習上的進步讓羅劍尤感滿意,現在問的有些問題連羅劍都已經解答不了。羅劍估計,半年之內朱慈煥在實驗室裏把發電機和電動機弄出來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

讓羅劍和柳蘭都覺得有些奇怪的是王續,當初他的興趣在物理上,不知道什麼原因讓他現在徹底地進入了數學研究,微積分現在對他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化學有劉翠娥在,進步也十分明顯,劉為民覺得她有成為居裏夫人的潛質,是因為她迷上化學之後,除了吃飯和睡覺,幾乎沒有其他任何事情,為了保證她的研究,劉為民甚至專門給她安排了一個婦人和一個丫環照顧她的生活。

羅劍之所以敢肯定在技術上有大的突破,是因為這幾個人並非隻是他們單槍匹馬地在研究,而是他們身後都有一幫年輕人在跟著學習,不久的將來,這幫年輕人就會挑起科技的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