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萬明軍留下的隻有一萬二千人,這些人都是黃得功精心挑選後留下的,留下的官兵被編成了杭州守備師,馬應魁被任命為守備師師長,由一師和二師抽調骨幹進行強化訓練。
解決杭州問題花了半個多月,問題解決之後,大軍繼續向南方開進。
雖說大軍南下是以迎擊清兵的名義,但任誰都看出來了,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鞏固臨時政府對前南明屬下的治理,在大軍威懾之下,路振飛和黃得功兩人對各府縣的改組和對軍隊的整編倒是極為順利,再過兩天,大軍就要進入福建境內了。
三個師進入福建以後一下加快了速度,由不得他們不著急,兩廣報急的文書已經象雪片一樣飛向南京。
就在臨時政府鞏固屬下治理的時候,洪承疇並沒有停著,二十幾萬清兵在洪承疇的親自帶領下象兩廣發動了猛攻。
清兵兵分東西兩路,東路十六萬人由洪承疇親自率領,智順王尚可喜的“天助軍”也在其中(前文有誤,把孔有德的部隊誤認為天助軍,大家見諒),朝廣東境內長驅直入,正在猛攻韶州(今廣東韶關)。
西路十一萬人由多羅貝勒博洛率領,從湖南永州出發,前鋒已經抵達廣西柳州。
考慮到向兩廣進軍的清兵人數極多,羅劍擔心兩師一旅人數太少,又讓騎兵師全數趕了上來,西進大軍由劉肇基統一指揮。
如此一來,南京已經沒有了駐軍,在史可法的提議下,又將七師也就是揚州守備師調至南京,直接駐進了京營,一邊加強訓練,一邊負責南京的防守。
臨時政府派來大量援軍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廣東明軍的士氣,清兵在韶州就受到了頑強的抵抗,主攻韶州的天助軍猛攻了八天,韶州城卻依然在明軍手中。
洪承疇見明軍抵抗實在頑強,天助軍竟無法攻下城牆並不高大的韶州城,急從軍中抽調了幾十門火炮,開始對韶州城猛轟。
韶州並不高大的城牆沒有堅持多久,城牆終於被轟蹋,韶州也被天助軍占領,進入韶州的尚可喜喪心病狂地下達了屠城的命令,韶州城中三萬多軍民全數被清兵殺害。
福建多山的地形嚴重影響了大軍前進和軍需物資的運輸,尤其是閻應元的炮兵行動極為不便,照現在這個速度走下去,恐怕一個月也無法趕到廣州。
無奈之下,劉肇基隻得率大軍從南平轉向福州,準備從海上向廣東進軍。
臨時政府的海軍艦隊正全力向硫球運送人員和物資,現在並未返回,等他們回來恐怕時間上已經來不及。
好在福州的鄭芝龍倒是向臨時政府遞交了效忠信,表示願意服從臨時政府的領導,劉肇基前往福州,就是要用鄭芝龍的水師運輸軍隊和物資。
得知大軍在福建被耽擱,路振飛和黃得功也放下了浙江的工作,緊急趕往福建,他們也要借助大軍的軍威一鼓解決福建的問題。
福建水師參將鄭芝龍是鄭成功的父親,自從鄭成功加入了揚州軍以後,雖一次都沒回過福建,但往來書信從不曾間斷,鄭芝龍對揚州和現在的南京臨時政府倒也知之甚詳,對以前揚州軍的幾艘軍艦印象尤其深刻。
當初他也曾不顧父子之情,派人對鄭成功率領的艦隊下過手,結果被收拾得極慘,這讓他對揚州軍的海上力量大為忌憚,從那以後,鄭成功做他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曆史上鄭芝龍於1646年就投降了滿清,當時因鄭成功阻止,隻帶著不多的心腹北上降清,結果被滿清大臣蘇克薩哈殺害。
現在因揚州軍的發展壯大,南明朝廷一直相對比較穩定,鄭芝龍自是不會生出投降滿清的心思。
南明朝廷被滅後,南京臨時政府很快下達了通告,接替了對南明屬地的管轄,鄭芝龍因對揚州軍了解甚深,除了想保全自己的地位,倒也沒有生出其他的心思。
況且他十分清楚,南京的那位大都督不知何故,對自己兒子鄭森極為器重,眼見著兒子在臨時政府中前途遠大,鄭芝龍自是不會拖了兒子的後腿,就為這個,他對鄭鴻逵不接受臨時政府整編,帶水師跑到福建一事十分不滿,兄弟兩人現在還鬧著別扭。
現在國防軍欲借他的水師運兵,鄭芝龍自是滿口答應下來,在劉肇基派人告知後,即刻著手準備船隻,做好了一切準備,甚至連國防軍的糧草都準備齊全了,倒讓臨時政府省了許多糧草。
從南平轉道福州,仍是花了國防軍十多天的時間,劉肇基和李成棟等人都是心急如焚,想到到海上乘船基本不消耗體力,二人都是命令部隊以急行軍的速度朝福州進發,而閻應元的炮兵卻拖到了後麵。
此時洪承疇率領的清兵已經逼近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