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另一場交鋒(1 / 2)

經過賴福精心整合以後安全部工作效率大有提高,幾天時間竟查出了幾十個滿清派來的探子,有象賴福一樣是孔有德派來的,也有滿清朝廷從其他渠道派來的,總之揪出了不少。

但羅劍和史可法並沒有因此鬆了一口氣,這段時間反倒更加鬱悶了。

原因很簡單,滿清朝廷的科舉考試開始了,這在揚州的讀書人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南明朝廷現在官多為患,馬士英自是沒有再開科舉的意思,但揚州由於工商業的極大發展,最近又新添了不少部門,這些部門大都是人們沒有聽說過的,既不是工部,也不是吏部,而是工業部、財政部和教育部。

這些部門的級別按照大都督府的解釋,是歸大都督府管轄的,按照人們的普遍理解,這不相當於朝廷的工戶、戶部和禮部嗎?

不管是吏部、工部還是工業部、教育部,你總要官員不是?但朝廷不開科舉,揚州的官員又是自己選用,那讀書人的出路到底在哪裏?

滿清朝廷這次科舉很是開放,對以前崇禎朝的秀才、舉人、進士一律認賬,換句話說,就是以前在明朝取得的文憑大清朝一律認可。

有舉人和進士身份的,隻要到官府備案,提供有效憑證,即可由官府安排官職,這一條吸引了不少崇禎朝的舉人、進士們,現在在南明當官無望,到滿清去當個官也是不錯,這是一部分讀書人的想法。

當然更多的讀書人是不願意到滿清朝廷去做官的,這些人占了大多數,前段時間大家都聽說揚州政事清明、唯才是用,不少滿清治下和南明其他地方的讀書人都跑到了揚州。

到了揚州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來了就能做官,這讓很多讀書人很是失望,很多人在揚州呆得久了,慢慢就聚集到了一起。

史可法的聚賢館如今擠滿了各地來的讀書人,不少人都是有舉人和進士身份的,這些人沒事就去找史可法,要求揚州給他們安排官職,這讓史可法很是頭疼。

一年多來,經曆過太多事情的史可法已經深深知道,這些崇禎朝的舉人、進士們是無法勝任現在揚州目前管理任務的,但這些人都是慕名而來,如果放任不管,對讀書人的打擊也確實太大了,弄得不好,又把他們都給滿清送去了。

頭疼之極的史可法又跑到了大都督府找到羅劍商量。

“興華,咱們怎麼辦?這些讀書人不敢來找你,一天到晚纏著我,我都被他們煩死了。”史可法一來就向羅劍大吐苦水。

“是啊,最近一段時間我也在關注滿清朝廷的科舉考試,你看這份資料,從咱們這兒跑了的侯方域都已經參加了滿清的科舉考試,還取得了不錯的名次,這些對咱們的讀書人都是很大的衝擊啊。”

羅劍給史可法遞過一份資料,史可法接過來認真看了起來。

“侯方域真的參加了滿清的科舉考試了?”史可法有點不太相信。

“憲之兄,你仔細看看,這上麵說得很清楚,他這次好象是中了進士吧?”羅劍笑著說道,一個侯方域並沒有太放在他的心上。

侯方域回到老家河南歸德(商丘)後,還是安靜了幾個月,但由於以前的複社四公子名氣確實不小,不久就連駐軍歸德的多鐸也知道侯方域從揚州跑回來了,竟親自上門拜訪,讓侯方域和其家人很是受寵若驚。

再後來侯方域得知揚州軍不斷獲勝的消息,有些後悔離開揚州,但覆水難收,並不想回頭的侯方域幹脆直接投靠了滿清,倒也成了歸德滿清官員的座上賓,在這些官員的反複規勸之下,侯方域終於還是參加了滿清的科舉考試,盡管因為這個事與李香君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但侯方域卻並不後悔。

“興華,咱們是不是給這些讀書人安排一些職位?”史可法猶豫著說道。

“憲之兄,你覺得這些人能夠勝任嗎?”羅劍問道。

“恐怕難哪,咱們揚州的這些新部門對一些新知識要求頗高,這些隻讀過聖賢書的人哪裏懂啊?我的意思幹脆給他們安排一些空閑的位置,幹脆把他們養起來算了。”史可法說道。

“那不行,憲之兄,我倒有個想法,這些讀書人盡管對新知識了解不多,但這些人總比不識字的人基礎要強出太多,如果咱們辦個行政培訓班,學習合格的咱們就安排職位,你看如何?”

羅劍其實對這個問題早就有過一些思考,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象陳子龍和宋應星、方以智等人的是極少數,大多數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說到底,除了八股文寫得不錯,剩下的就全是書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