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大臣為國史院大學士剛林、議政大臣蘇克薩哈、戶部尚書,漢人大臣為秘書院大學士洪成疇、東閣大學士馮銓、秘書院大學士範文程。
聽說這前明大臣們在武英殿議事時皆有座位,多爾袞認為大臣們不能慣著,該站著就得站著。至於濟爾哈朗,其實多爾袞也想讓他站著的,但同為叔父攝政王,這麵子還得給的。
“信義王、諸位臣工,‘剃發令’頒行已近月餘,然反對之聲不絕於耳,各地暴民反抗愈烈,今召各位前來,乃商議此令之行止,諸位若有良策,請速道來。”
“我說這沒什麼好商議的,此令既已頒行,則必行之,若有不尊此令者,依前例殺之即可,我就不信還有殺不服的漢人。”濟爾哈朗對多爾袞的提議覺得有些奇怪,以前大清不都是這麼幹的嗎?
“臣以為信義王所言極是,小民若不以威壓之,其必不服我大清。有少許忤逆者亦不足懼,我大清兵威所至,暴民如螳螂擋車,必成齏粉也。如此滿漢一家,天下一體可也。”東閣大學生馮銓附和著濟爾哈朗說道。
“臣有異議,臣以為這‘剃發令’須頒布實行,然此時未是時也。如今天下尚未一統,這南明偽朝尚在,倉促間頒發此令,至民意沸騰,各地暴亂不止。如若消息為南明所獲,其朝廷能否利用尚未可知,但準揚大都督羅劍此人卻不可不防,若其利用民意擾亂我治下,則大清治下不靖,哪有餘力剿滅南明偽朝,臣以為此時頒布此令得不償失。”
範文程向以直諫而著稱,這話憋了很久,今天見多爾袞終於禮賢下士,向大家征求意見,趕緊把自己的意見說了出來。
“自‘剃發令’頒布以來,我大清治紛亂不止,各地稅收亦受很大影響,如今戶部已甚感壓力,臣亦以為此時頒行此令有所不妥。”
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站在戶部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英俄爾岱的話雖不多,卻讓多爾袞震驚不已。
大清軍隊南下進軍,雖多是因敵就食,但現下多鐸大軍被阻揚州,其大軍補給日費極多,且正值青黃不接之際,大軍需朝廷供給,朝廷亦不堪重負。
“攝政王當初頒布此令,如何未曾想到這些?如今此令實不堪行,攝政王亦該向皇上請旨,當停之。”議政大臣蘇克薩哈早就對多爾袞的跋扈不滿,如今話裏竟有了指摘攝政王的意思。
蘇克薩哈的話讓多爾袞極不舒服,死死地盯著蘇克薩哈,心道你若再不知好歹,必不能饒你。
“臣以為此時當務之急乃是盡快停止此令施行,且需派大臣到各地多加撫慰,對個別借行此令害民之官員嚴加懲處,如此方能重拾民心。而朝廷大軍之重點須從剿滅大順轉至剿滅南明偽朝,倘若這南明得喘息之機,後果恐難料也。”
洪承疇等大家都發過言了,心裏琢磨多爾袞肯定是對“剃發令”的頒布有所後悔,這才順著多爾袞的意思提出建議。
多爾袞半晌沒有說話,一直在思索著,以前這“剃發令”也曾頒布過,後因阻力太大而停止執行,如今難道又要被迫停止?
但這形勢由不得人,如果一味一意孤行,恐反對此策之人愈多,更重要的是朝廷財政吃驚,這朝廷想要維持都將變得困難,左思右想,多爾袞還是下了決心。
“洪先生所言極是,本王對南明朝廷倒不甚擔心,擔心的是那淮揚都督,如若任其得勢,則必成我大清心腹之患,須速解決之。朝廷已派孫之獬前往揚州,如今已經月餘,卻不知情況如何?若其不肯歸順我大清,則盡我大清之力,先剿滅之。”
多爾袞肯定了洪承疇的建議,等於同意了“剃發令”停止施行,這讓擔心不已的範文程幾人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