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開口說道:“興華賢弟擔任揚州師師長,我認為不妥,我已經向朝廷上奏,請朝廷對興華幾人所立大功進行封賞,必不止揚州師師長一職,故這揚州師還請劉將軍統領為好。”
史可法一聽,心中頓時明白了阮大铖的意圖,這是要拉攏羅劍為其所用,心中暗自高興,心想正要向朝廷上奏,又恐馬士英從中作梗,現在阮大铖上奏,馬士英必不會阻撓,就不知朝廷欲讓羅劍擔當何職了。
晚上的軍事會議在羅劍府中召開,這是史可法要求的,他說羅劍府中地方大,又有那電燈照得亮堂,在那兒開會正是合適,阮大铖、陳子龍、任民育、何剛等人也參加了會議。
會議最後決定揚州所有軍隊改編為揚州一師,師長為劉肇基,原甘肅軍副總兵劉朝東為副師長、副總兵馬應魁為副師長兼一團團長,羅劍提議乙邦才為參謀長,也獲通過。其餘樓挺為騎兵大隊大隊長,參將莊子固為二團團長,參將許謹為三團團長,參將陶國祚為四團團長,各團副職也已安排妥當,其下各營連由各團商定後報師部批準。
最後在羅劍的建議下,原遵義知府何剛被任命為一師後勤部長,總管全師後勤,同時參讚軍務,何剛慨然應命。
張天祿和張天福兄弟卻拒絕參與改編,史可法令其率所部另駐他地,第二天二人就帶一千多部卒出揚州往南方而去。
最後羅劍又提出的幾條建議。
一是軍中敬禮製度,一律改為舉手禮,以後揚州一師見上級均行舉手禮,不再用跪拜禮。
二是招收部分舉人、秀才之類知識分子充實軍中,用作教授軍士識字,教育軍士兵忠君愛國的道理。
這兩條建議卻遲遲未能通過,就連史可法、任民育都表示了不同意見,但在羅劍的堅持和劉肇基的大力支持下,還是勉強通過了。阮大铖本想表示反對,見羅劍非常堅持,把要出口的話又收了回去。
對王強的安排,讓羅劍頗費思量。如若讓其擔任一團主官,王強肯定沒有這個能力,不僅太年輕,對冷兵器排兵布陣更是外行。
征求他本人意見,後來想到專門成立了一個特種大隊,王強為大隊長,汪澤誠為其副職。
特種大隊轄十支步槍、一挺機槍的火力組,另有一百人的投彈手,盾牌手和弓箭手二百人,專門保證機槍和步槍的安全,火力組和投彈組全部配備馬匹,以保障機動能力,另有三百人的工兵部隊也為其管轄。
這個特種大隊人數最少,其作戰能力在這個時代卻是最強,劉肇基對此安排也頗為滿意。
會議結束後,劉肇基迫不及待的帶著全師團以上軍官連夜去軍中進行整編,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家適應新的軍製,盡快形成戰鬥力。
天長縣城中多鐸臨時帥府中也在召開軍事會議,下午孔有德的提議讓多鐸頗為心動,如今這揚州城已不可下,隻得另尋他途攻擊南京,而這六合至浦口的路線就成了必然。如大軍從天長向六合進軍,則揚州方向必須留下足夠人馬防止揚州軍北上,結果在留下何人防守揚州軍時卡了殼。
按孔有德的意思是讓耿繼茂的天佑軍和許定國的河南軍留下,兩軍加起來也有一萬五千人馬,總兵力比揚州城中所有人馬都多。多鐸征求二人意見時,卻遭到二人的強烈反對。
耿繼茂在揚州城下被馬應魁的手雷給嚇破了膽,認為僅這一萬五千人馬不可能防住揚州軍前來進攻,許定國親眼見到李遇春被炸死,更是不敢率軍留下。
多鐸見二人盡皆膽寒,十分無奈,倘若強行把二人留下防守,恐怕等揚州軍一來,二人不敢應戰而逃避,則自己側翼必然受揚州軍威脅。
萬般無奈之下,多鐸隻得命韓岱率一千蒙古騎兵和五百白甲兵留在天長,又加派了原大順軍降將劉忠的五千人馬,耿繼茂和許定國二人這才勉強應了下來。
當下計議已定,多鐸令各部做好準備,明日起大軍朝六合方向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