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聯網建設發展中的安全問題研究(1 / 3)

物聯網建設發展中的安全問題研究

學術研究

作者:段世剛

摘 要:當前我國物聯網迅速發展,但是物聯網的信息安全性卻相對滯後。物聯網建設的基礎是互聯網,互聯網安全與物聯網安全緊密相關,物聯網自身的特性也使其容易遭受攻擊。文章通過對物聯網建設發展狀況的研究,分析了其發展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並提出了具體解決對策,以促進我國物聯網健康、快速的發展。

關鍵詞:物聯網;安全問題;解決對策;快速發展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09-00-02

0 引 言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一種應用形式。通過將物品與互聯網連接,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物品的信息交換與通信,實現對物品的監控與管理。物聯網實質上是互聯網應用的拓展,其產生與發展依賴於互聯網技術。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射頻識別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物聯網在這些新興技術的支撐下,不斷拓展理論研究與應用範圍。可靠傳輸、全麵感知、智能處理是物聯網的重要特征,物聯網技術被視為一次信息產業革命。物聯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安全問題也日益嚴峻,並且安全問題逐漸成為影響物聯網發展的限製性因素,如何提高物聯網的安全性,是物聯網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物聯網概念是由傳感網演變而來的,早在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就已經開始研究傳感網技術,並且研究成果豐碩。2009年8月,前國家總理溫家寶在無錫市考察時指出,物聯網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推動物聯網技術發展。2010年10月,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將物聯網技術列為國家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進行重點扶持,國內物聯網技術研究浪潮起於2009年,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物聯網。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也存在許多問題,諸如結構不完整,產業規模不大,市場不成熟,監管體製不健全,安全性較差等,整體來看,仍處於產業發展初級階段。

2 物聯網中的安全問題分析

智能處理、可靠傳遞、全麵感知是物聯網的三大特征,物聯網可以借助多種工具獲取物體信息,實現全麵感知,如RFID、傳感器、二維碼等。物體信息與用戶之間的實時傳遞主要通過無線網絡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物聯網的智能處理技術依賴於人工智能技術,如雲計算與模糊識別等。由於物聯網發展的基礎是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存在許多安全隱患,這就決定了物聯網也相應的存在眾多安全隱患,物聯網的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2.1 感知層的安全問題

全麵感知外界信息是物聯網感知層的主要任務,其主要工作是收集各種原始信息,因此這必然需要借助許多工具,如各類傳感器、RFID裝置、掃描儀等,感知層在物聯網的整體架構中處於最底層,這就決定其是物聯網整體架構中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最容易遭受攻擊的部分。RFID與WSN是感知層收集信息主要應用的技術,因此RFID與WSN係統是物聯網安全問題的核心。物聯網中傳感器接收信息主要通過WSN實現,信息接收過程主要由人或計算機進行遠程控製,常常會在公共場合暴露大量傳感器節點,不法分子很容易通過捕獲這些暴露節點侵入物聯網。此外,由於WSN路由協議的固有缺陷,也使WSN易遭受攻擊致使網絡癱瘓,對物聯網安全產生不利影響。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即RFID,通過特定物品配備標簽,借助電磁波與讀寫器可以實現特定物品的信息采集。RFID存在嚴重缺陷,自身安保能力不足,讀寫器與電磁波易於仿製,這就容易導致重要信息被竊取。此外,因技術原因,RFID標簽與末端設備易被追蹤與篡改,這就對物品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造成威脅。尤其是在射頻識別係統中嵌入物品信息的電子標簽方麵,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電子標簽被讀寫器任意掃描,掃描後電子標簽自動回應讀寫器的指令,並將其已經存儲的信息傳輸給讀寫器的話,就會導致個人隱私、企業機密甚至是國家機密信息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