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設在政府改革中的作用
學術研究
作者:張芸 金超
摘 要:持續簡政放權,加快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如何落實好各項改革方案,浙江政務服務網給出了一個創新、有效的答卷。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積極落實政務服務網建設,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通過清權、確權、配權、曬權、製權“五步走”,理清權力清單,突出便民利民,有效促進了權力運行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化;政務服務網;網上審批;網上公開;網上監管;權力清單
中圖分類號:TP3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浙江雖然是一個資源小省,但卻是經濟大省,競爭力的優勢來自市場、民間,來自浙江省曆屆省委、省政府對行政權力運行機製的不斷改革,以及對市場規律的尊重。2013年11月,浙江省政府決定在省級部門率先推行權力清單製度,啟動了浙江省“四張清單一張網”的建設。“四張清單”具體指的是政府權力清單、企業投資負麵清單、政府責任清單、省級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一張網”指的是浙江省政務服務網。2014年6月25日,浙江政務服務網正式開始運行。政務服務網已形成全省統一的互聯網門戶集群,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事項管理係統、運行係統和監察係統,政務雲基礎設施、在線公共支付平台等已投入運行。浙江政務服務網以“雲服務”為基礎,把57個省政府部門、11個市、90個縣(市、區),4000 多個政府機構的政務服務資源聯接在一起,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效能監督功能於一體,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網,服務零距離、辦事一站通,被稱之為“中國政務第一網” [1]。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經過“五步走”,完成了事項全覆蓋、流程全覆蓋、辦件全覆蓋的網上政務平台建設,與政務服務網完美對接。而且此項舉措明確了五項事宜。一是“清權”,梳理國土資源廳部門職責;二是“確權”,編製權力目錄和運行流程圖;三是“配權”,對現有權力進行調整、優化權力流程;四是“曬權”,公開權力清單和流程;五是“製權”,所有權力事項網上運行,公開辦理,接受事中事後監督和監管[2]。除了第一步“清權”以外,“確權”、“配權”、“曬權”、“製權”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
1 行政權力梳理,“清權”
2013年底,浙江省省級57個部門清理出了1.23萬項職權事項,按照三個原則進行壓縮:①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職權,一律取消;②涉及行業管理和協調的事項,原則上轉移給行業組織承擔;凡是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管理事項,下放給基層管理;③確需保留的職權,工作內容相同或相似,具有前後環節反複核準、審查、確認等情況的,則要求整合等。至2014年12月底,保留了4 236 項省級部門行政權力[2]。
2013年12月底,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共梳理出10類474項國土資源權力事項,經過“三報三審三回”後,省國土廳的省級權力從 10大類474項減少到10大類56項,精簡幅度達80%以上。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還將農轉用、土地征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審批事項下放給海寧市、紹興市柯橋區、舟山市、嘉善縣、德清縣等市縣進行試點。在全國範圍內,唯獨浙江省下放這三項重要的審批權限,極大地提高了審批效率。在農民建房審批上,建立村級審查、鄉鎮審批、縣管轉用、市批核銷、省廳督查的機製,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建房難的問題。在礦產資源保護上,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堅持“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繼續管好 ”,將省級執行的“ 采礦權許可”授權給縣(市 、區) 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