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力生產中大數據應用的探討(1 / 2)

電力生產中大數據應用的探討

學術研究

作者:蔡國保

摘 要:通過電力生產過程中電力生產數據的特點,針對在建設大數據庫信息方麵的具體分析,對大數據分析在電力行業中的作用和前景進行了簡要描述,希望能給大家在大數據分析領域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思路和方法,並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在以後大數據時代的應用中為大家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產數據;大數據;數據采集;數據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09-00-02

0 引 言

大數據分析在各行各業都已是特別響亮的詞語。主要是因為它的產生讓很多看似淩亂不堪的信息,可以通過某種專業分析產生可觀的價值,並能夠源源不斷的從中發現新的價值。那麼,如何應用和深挖其中的潛在價值,現在也是百花齊放,各有所見。本文就大數據分析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做一粗淺的探討。

大數據一詞最早出現在互聯網行業,“大數據”一度成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彙。它的主要功能是從龐大的終端用戶的資料庫中,通過專業的分析軟件,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以更好地挖掘潛在的商業價值。然而經過發展,人們發現這種技術不僅僅局限於互聯網行業,如果能夠更好的利用,將在各行各業的專業領域都有更大的發展和作用。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普遍推廣和應用,信息量也是成倍數增加,如何在電力行業中挖掘大數據的巨大作用,我個人有一些想法。

1 數據采集方法

首先,從字麵理解,大數據當然是數據量的龐大性,數據量越大它的潛藏信息就越多,潛在價值就越大。當然,所謂的大不止是單一的大,應該是多樣的大,多元化的大。如何才能挖掘更全麵的數據量資源呢?單從發電企業來看,隨著分散控製係統(簡稱DCS)技術在電力行業的全麵應用,我們對電力生產過程實時監控變得更加不可缺少,不怕監控的多,就怕監控的少,從而導致達不到電力行業高效節能環保的生產要求。因此通過DCS技術我們就能獲得許多龐大的實時數據和曆史數據。從生產過程來看,DCS技術隻實現了生產介質(及水、煤、風、汽等)和動力設備的數據采集和監控,而對整個監控設備自身的參數性能(包括精度、壽命、故障率等)缺少全麵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這往往也會給電力生產帶來諸多安全隱患。而現場總線控製係統能夠彌補DCS的不足,能夠實現全廠在線儀表的實時監控,如能實現全麵推廣將對電力生產有很大幫助。同時生產管理方麵也有好多數據可挖掘,比如資料管理、事故報告分析等,如果都能實現數據化管理將是很好的數據資源。

以上所說隻屬於終端數據庫,對一個發電集團而言,他下麵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子發電企業,把所有子發電企業的數據全部進行數據上傳管理。

其二,數據采集不能盲目,要有針對性。因為行業生產畢竟有相對的局限性,不同於互聯網的開放性,所以在數據采集過程中應該對一些生產過程外的數據進行分類采集,因為這些數據都需要人為錄入,不能自動采集,本文稱之為被動性數據,此類數據應該通過集體公司指定標準化的數據錄入係統,同時各個發電公司應該根據集團的要求,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係統,分專業、分部門的進行數據上傳至數據庫。比如對每年的停機次數建立數據庫,錄入詳細的分析過程,然後將數據上傳至集團數據庫,以備上層大數據軟件分析整個集團的生產狀態,並給出指導性的優化方案。

其三,發電集團應建立一個專業的大數據管理和服務機構,組織技術專家通過對現有的數據分析,並通過專家的經驗對電力生產提出指導性優化方案。總的說來,大數據分析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現有和曾經的數據分析統計結果,真正要做好完善電力生產,還必須依靠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有針對性的提出優化解決方案。這樣才能真正指導生產建設。例如我們現有的主機保護問題,由於建設期間和生產期間的不同要求,對主機保護采取了不同的保護策略,但是這些策略的提出現在還是建立在個人經驗的基礎上,有的人遇到了問題,他就覺得某種策略不可靠,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如果通過數據上傳,把集團中每個生產單位的故障問題都錄入集團數據庫,經過長期積累,一定能產生一個量化直觀的分析結果。比如對同一控製策略,可以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在集團的發電企業中,同一控製策略在集團投產機組中的可靠性,如果可靠性非常高那就應該在集團發電企業中推廣,否則就需要優化。這樣就能更好地服務於電力生產,如果能夠突破集團的封閉,彙聚成行業數據庫,大家在行業內進行數據共享,那麼整個電力行業的生產服務將會有很大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