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物聯網傳媒係統
學術研究
作者:楊雷 林開偉 李澤研 何小虎
摘 要:中國電梯當前的數量最少在四百萬台以上,並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不斷增長。但全國從事電梯維保行業的人員數量卻沒有相應增長。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電梯的安全技術規範,電梯維保工作對工作人員的綜合要求相對較高,同時電梯維保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培養一個合格的維保人員的過程很漫長,因此電梯維保市場長期處於缺乏維保員的狀態。電梯物聯網的推出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據統計,安裝電梯物聯網係統後,可以大大提高維保人員的工作效率,原來一個維保員同時可以維保30台梯,現在可維保40台以上。電梯物聯網係統工作,需要移動網絡傳輸數據,並且後台服務器也需要一定的費用,安裝電梯物聯網係統後還需要按月繳納維護費,由於該維護費相對較高,實際情況是,安裝完電梯物聯網後,很多物業和維保公司都不願意出服務費,這就導致之前的電梯物聯網都沒能持續發展下去。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功能完善但維護成本低的電梯物聯網係統。
關鍵詞:電梯物聯網;物聯網傳媒係統;ZigBee;DTU;電力線技術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5)09-00-04
0 引 言
隨著中國房地產的迅速發展和高樓層建築的不斷湧現,電梯的需求數量也越來越多,因此,電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的越來越緊密。電梯的使用程度很高,幾乎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持續運行,因此設備需定期做保養,否則極容易出現事故。由於電梯屬於特種設備,對其維保的要求自然也會比較特別。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相關電梯的安全技術規範,電梯的維保工作,對相關人員的綜合要求比較高。
近些年,電梯維保公司越來越多,彼此間為了拿到保單,競爭異常激烈。很多維保公司都是通過壓縮維保成本的方式跟對手競爭,因此目前電梯維保費用越來越低。據統計,十年前一台居民樓電梯每月的維保費用普遍在六百元人民幣以上,然而在十年後物價上漲的今天,電梯的維保費不僅沒有增加,反倒降到300元人民幣以下。試想現在的人力成本如此高,維保費卻這麼低,維保公司為了能夠獲取相應利潤,要麼就增加每個維保員維保的電梯數量,要麼降低電梯維保的質量,再或者就是欺騙物業,原本還沒到使用年限的電梯部件,用質量差的提前更換掉,這樣會進一步增加電梯事故的概率。
電梯維保員維保的電梯數太多,會帶來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每台電梯每14天需要保養一次,每次保養時間不小於兩小時,維保員忙不過來,維保工作就沒法認真執行,這就給今後電梯出現事故留下隱患。其次,由於每個維保員負責的電梯數量太多,導致維保區域變大,一旦電梯出現事故,搶險時間勢必會被延長,往往一個小的事故最終會變成無法挽救的災難。最後,電梯屬於特種設備,一般人對其都不了解。很多維保公司為了獲取利潤,經常更換電梯尚未到達工作年限的部件,而且會用質量差的部件欺騙業主,這又增加了電梯事故的概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設計了電梯物聯網係統,安裝物聯網係統後,物業、維保人員及質監局可在電梯出現事故前對其進行預防。安裝電梯物聯網係統後,維保人員平時無需去現場,在家裏通過網絡即可觀測電梯的運行情況,到更換時會通知物業、維保及質監局。同時《電梯星辰物聯網平台》也會給出各個型號的電梯部件的市場價格作為參照。
電梯物聯網運行也需要維護成本,相比而言,之前的電梯物聯網係統服務費相對較高。很多地方的業主認為維保的費用應由物業承擔,但短時間內,有些物業還沒感覺到電梯物聯網的好處,因此不願意出服務費。傳統的電梯物聯網係統最終都因為沒人願意出服務費而無法安裝。電梯星辰物聯網的最大優勢就是係統成本和後期服務費比其他物聯網係統低很多,這在很大程度上使電梯物聯網係統能長期被使用。
1 傳統電梯物聯網傳媒係統
1.1 傳統電梯物聯網傳媒係統架構
傳統的電梯物聯網係統我們稱之為單節點電梯物聯網,單結點電梯物聯網係統架構基本由電梯信息采集器、網絡連接設備、雲服務器、應用軟件組成。
每台電梯都是一個獨立的網絡接入點。該係統的優點就是係統運行穩定性高、傳輸數據量大、數據傳輸速率快、單台物聯網係統故障不會影響其他電梯物聯網係統的使用等。雖然單結點電梯物聯網係統有著諸多優點,但這種電梯物聯網傳媒係統架構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說該係統的硬件成本很高,每台電梯都需要配一張SIM卡和一個移動網絡設備。同樣是1 000台電梯加裝物聯網係統,該係統的硬件成本、移動網服務費、網絡服務器運營成本等都高很多。
1.2 傳統電梯物聯網傳媒係統存在的缺點
傳統電梯物聯網傳媒係統主要存在以下缺點:
(1)傳統電梯物聯網係統主要是以單棟樓、單台梯為單元的電梯網絡監控係統,並未將各種信息通過網絡平台實現電梯原廠、質監局、物業及維保公司之間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