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企業對企業(B2B)的應用比消費者應用的經濟潛力更大。由於健身活動監視器和家庭自動化的媒體報道,物聯網技術的消費者使用已經吸引了極大關注。雖然這些應用存在創造價值的巨大潛力,但分析表明,企業對企業的物聯網使用會具有更大的潛在價值。在許多情況下,比如在現場應用(礦業、石油和天然氣、建築)方麵,對消費者沒有直接的影響。當消費者物聯網係統——如連接的消費保健品與企業對企業係統相連接,那麼由衛生保健提供者和付款人提供的服務,可以產生大量附加值。
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分析
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聯網技術用戶將獲取大部分潛在價值。類似於其他技術市場,終端客戶最終獲取了最大價值,物聯網客戶(如廠家使用由物聯網技術指導的機械、運輸船隊的運營商和消費者)也將獲取由物聯網創造的超過90%的價值。在許多環境中,客戶將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獲取價值,比如,可以購買更有效率的機械,這些機械基於舊產品中使用的物聯網數據設計而成。當然,提供給技術供應商的由物聯網創造的價值機會,一般最大的份額可能在於服務和軟件方麵,而非硬件方麵。
物聯網將改變用戶和供應商公司競爭的基礎,並為他們發展新的商業模式。物聯網將啟動——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強製使用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可以在客戶的網站上監控機械的使用,工業設備的製造商可以從銷售資本貨物轉向將其產品作為服務來銷售。傳感器數據將告訴製造商要使用多少機械,使製造商按使用程度收費。服務和維護可以綁定成按時收費,或可根據年度合同來提供所有的服務。服務還可能包括定期升級(例如,軟件下載)。從機械性能可以了解新模式的設計,並幫助製造商交叉銷售更多的產品和服務。這種“服務化”的方法可以讓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貼心,並且這種關係也很難被競爭對手破壞。
對於物聯網技術的供應商來說,商業模式的選擇很複雜。對於處在早期發展階段的行業而言,其競爭優勢包括哪些方麵,成功的商業模式又將如何發展?正如在其他技術市場,諸如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本身,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武器供應商”通過提供基礎設施(如微處理器或個人電腦操作係統)的構建塊而獲得成功。第二階段,公司廣泛地建立擴展物聯網應用,如網上在線搜索。第三階段,公司建立臨近的業務,如網上電子商務。在當前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階段,物聯網係統的複雜性、許多客戶有限的實施能力、互操作性和定製化的需求,為硬件、軟件和服務供應商(安裝和係統集成商等)創造了各種機會,通過提供物聯網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的具體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水平”平台。對於物聯網技術供應商而言,玩家之間價值的劃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他們的份額會越來越大。
4 2025年物聯網應用預估的潛在影響
在本項研究中,麥肯錫通過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來衡量物聯網的影響。目標是從整個價值鏈(企業、消費者、供應商和政府)的角度來進行衡量。麥肯錫對多種應用類型進行了研究,包括運營銷售支持、產品開發以及安全保障等,通過從使用這些應用程序的實際環境出發,來審視這些應用。
基於未來10年中物聯網采用率的範圍、經濟和人口趨勢,以及技術的可能發展進程,預計在2025年物聯網的經濟影響價值可能在3.9萬億美元至11.1萬億美元之間。該範圍之間的實際影響將取決於一係列因素,包括降低技術的成本,以及消費者和工作人員的接受程度。根據9項環境中各種應用的規模。
物聯網使現實世界數字化,已經引起了極大關注。在本項研究中,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拋開物聯網的市場炒作,集中研究物聯網技術是如何創造真正的經濟價值的。
(1)人
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兩種類型都屬於人類環境。第一類屬於健康與保健。第二類屬於人類生產力,涉及使用物聯網技術來提高工作場所的性能。
物聯網在人類健康方麵具有轉變性變革的潛力。使用連接設備持續監測患者的生活,特別是糖尿病類慢性疾病的病人,物聯網可以幫助患者遵守治療規定,避免住院(和出院後並發症),改善億萬患者的生活質量。其在2025年的經濟影響價值將處於每年1 700億美元到1.6萬億美元之間。根據用戶的健康改善狀況和慢性疾病患者降低的醫療費用,使用物聯網係統可以使社會福利價值超過5 000億美元/年。
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分析
人類生產力的應用包括使用增強現實設備,比如通過穀歌,可以將數據呈現出來指導工廠工人的工作。穀歌將呈現諸如現實任務指令之類的信息,這些信息將呈現在工人的視野範圍內,使他們無需使用電腦就可以參考到正確的工作流程。利用物聯網數據,公司也可以重新設計工作和流程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並且物聯網技術可以幫助現場處於移動中的工作人員保持連接,更有效地工作。這些應用在2025年全球的價值影響將在1 500億美元到3 500億美元之間(其中包括人力生產效益在環境中可實現的規模)。
(2)家庭
現在各種各樣的物聯網設備和應用不斷湧現在家庭中,包括連接的溫控器、智能家電以及自動吸塵器。隨著這些設備的發展,物聯網在家庭中最大的經濟影響力將體現在家務自動化方麵,這可以為每個典型家庭每年減少100個小時的勞動力時間。到2025年,其全球價值將接近1 350億美元。第二大影響力將來自能源管理(每年高達1 100億美元),再次是安全性,在避免傷亡的基礎上,其影響力價值每年將超過200億美元每年。總的來說,到2025年家庭中的物聯網應用的經濟影響力價值將達到每年2 000億美元至3 500億美元。
(3)辦公室
定義為將知識型工作作為主要活動的物理環境。在辦公室環境中,物聯網運用的主要優點是安全和能源管理方麵。通過使用具有先進圖像處理能力的數碼安全相機,辦公樓的運營商全程監控他們物業的活動,而無需人員巡邏或持續的監控視頻輸入。辦公室中基於物聯網的能源管理可將能源消耗量降低20%。總之,到2025年,辦公室物聯網應用的經濟價值在700億美元到1 500億美元之間。
(4)工廠
此環境是物聯網應用中最大的價值來源之一,每年可能創造的經濟價值在1.2萬億美元到3.7萬億美元之間。這裏工廠的定義最宏觀意義的工廠,也就是所有標準化的生產環境。因此,本次研究所估測的物聯網運用所產生的利益也包括醫院、農業環境和生產設施方麵。在工廠環境中,物聯網創造的價值將主要產生於生產效率的改進,包括10%-20%的節能,以及10%-25%勞動效率的潛在改善。設備維護、庫存優化和工人健康和安全方麵的改善也是工廠的價值來源。
(5)工地
定義為定製的生產環境,如礦山、石油和天然氣和建築地點。在工地環境中運作的大公司一直是物聯網技術的早期采用者。今天一個典型的石油鑽井平台可能使用30 000個傳感器,來觀測幾十個係統的性能。在采礦業,包括礦車和礦用卡車在內的自動駕駛汽車輛,有助於簡化操作和降低成本。總的來說,到2025年,物聯網應用在改善工地運營方麵的價值將超過4 700億美元/每年。第二大價值來源在於改善的設備維修方麵,其潛在價值每年將超過3 600億/每年。利用傳感器檢測機械使用的健康狀況,公司可以轉移到狀態檢修模式(通過預測分析判斷當有實際需求時進行設備維護),而非依賴於定期維護計劃或僅在設備發生故障時進行修理。公司也可以通過使用物聯網來改善人類的健康和安全。總的來說,到2025年,物聯網在工地環境的經濟影響力價值預計在1 600億美元到9 300億美元之間/年。
(6)車輛
在車輛環境中,到2025年物聯網在監測和改善飛機、火車和其他車輛使用性能方麵的經濟影響力價值,可能在2 100億美元到7 400億美元之間/年。
(7)城市
通過所謂的智慧城市規劃,城市已經成為展示大量物聯網技術創新和時間的場所。由於城市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2025年世界上600個最大的城市將有望創造65%的世界GDP增長,所以物聯網技術的影響非常大。
麥肯錫重點研究了城市的四個領域如何從物聯網獲益:交通、公共健康和安全、資源管理和服務交付。交通是最大規模的應用,包括基於物聯網係統來管理交通流和自主車(自動駕駛汽車)。例如,物聯網運用巨大的經濟潛力可能來自調整以公共交通係統(公共汽車和火車)的實際跟蹤數據為基礎的通勤時間表。當今高達70%的通勤時間屬於“緩衝時間”,這種額外時間是指騎手到達站台或車站的時刻與公共汽車或火車實際離開的時刻之間的這部分時間。減少世界各地各大城市之間的緩衝時間相當於每年600億的經濟影響力價值。總的來說,物聯網交通應用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創造的價值可能超過8 000億美元。
第二大影響在公共健康方麵,每年的價值約高達7 000億美元,主要是空氣和水質量的改善可以降低由於汙染造成的傷亡人數。利用物聯網智能儀表來降低電力分配的損失,以及利用傳感器來檢測水滲漏問題,全世界每年可產生的經濟價值影響力高達690億美元。總體而言,到2025年城市環境方麵的物聯網應用產生的經濟價值影響力將達到每年9 300億美元至1.6萬億美元。
(8)外部環境
是指所有其他環境之外使用物聯網技術的地方,即發生在城市環境之間的戶外環境。例如,它包括通過物聯網運用來改善城市之間船舶、飛機和其他車輛的路徑,其主要是通過采用由各種傳感器傳達信息的先進導航來完成這一過程。這也包括利用物聯網來跟蹤集裝箱和包括的運輸過程。我們估測到2025年,這些應用產生的經濟價值影響力在5 600億美元到8 500億美元之間/年。
5 促進因素與阻礙因素
為了讓物聯網產生最大的經濟影響力,必須具備一定條件,並克服一些困難。有些是技術問題,有些是結構和行為問題。例如,消費者需要信任物聯網係統,公司需要采用數據驅動的方法做出決策,使得物聯網行之有效。此外,監管問題也待解決,比如決定如何將自主車輛引入到公共道路上,以及如何對它們進行監管和投保。
(1)技術
為了更廣泛地運用物聯網,必須繼續降低基礎硬件的成本。因此,低成本、低功耗的傳感器是必不可少的,運用在智能手機上的微機電傳感器的價格在過去五年裏已經下降了30%-70%。射頻識別標簽和其他硬件也需要一個類似的軌跡,使物聯網在包括包裹遞送和零售業這樣低價值、高容量的項目跟蹤上更實用。在低價格、低成本的電池功率上取得的進步也需要繼續保持分布式傳感器和有源標簽操作。在大部分的應用中,低成本的數據通訊連接(包括短距離和長距離)是必不可少的。為了讓物聯網用戶獲得大部分的數據,以及運用更多的數據,計算和存儲的成本也必須繼續下降,並且分析和可視化軟件技術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