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破賊寇英雄初顯才(1 / 3)

且說紫微軍欲攻取兗州以為募兵納糧之地,於是紫微帝鄒晉派其族弟鄒平統兵三萬進犯兗州,其弟鄒平字和安,號曰“北鬥將軍”,自進入兗州開始,連克數城,許多教徒誅殺兵士官吏,開門獻城。僅一月餘便率軍進逼兗州治所廩丘,州牧曹祝與兗州軍議祭酒孔捱商議對策。

孔捱道:“如今天下方亂,外有北境狄族叛亂,內有紫賊屠戮郡縣,朝廷又陷入內鬥,內軍外軍皆無暇東顧,既然朝廷讓我們自決,至此何不如我等自行招兵買馬,否則兗州不保矣。”

曹祝思忖再三,說:“善!”於是命人速寫榜文:“今北有諸狄侵犯幽、冀、並三州,東有紫微叛軍**擄掠,荼毒兗、青、冀、徐、司、豫、揚七州。雙亂之下,賊勢浩大,內營外軍誠不能全顧。若賊匪來犯,本州郡縣縣尉可先自行募兵,安郡治,待朝廷內軍救援。州校尉可派都尉官以助訓練。望大魏臣民,披甲立刀,保家衛國。兗州牧曹祝。”

榜文速發兗州九郡五十六縣,榜文至山陽郡巨野縣隨邸報張貼至城門,引起民眾紛紛議論。

眾人看到榜文,山陽巨野一地紳名曰孫誕者,不以為然,孫誕輕視地說:“兵者,國之凶器,死傷無數,若應此榜文參軍,豈不是自尋死路,吾等還是各司其職,安樂過活。”

而此話引得一人不滿,此人反駁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叛軍過境,如蝗群略林,恐怕你連地也種不了了。”

眾人一看,此人乃是住在巨野縣以北,大野澤對岸夏屯村的木工,姓楊,名蘇,字息煌,因木器製作的很好,故當地人皆尊稱為“木匠”。

孫誕輕蔑笑著說:“我當是誰,原是那夏屯村的木匠楊蘇,怎得?你個木匠也想當將軍?自以為識幾個字就能領兵打仗了?我看你參軍了也是隻能是個木匠,而不是將軍,不過也好,好歹是個將啊。哈哈哈。”

此時周圍眾人皆附和笑之。楊蘇不予理睬,隻是看了看告示,搖了搖頭,準備轉身走。然孫誕不依不饒,望著轉身離去的楊蘇,譏諷道:“你還是先讓你和你妹妹吃飽飯為先吧,楊木匠。別以為你能和劉備一樣飛黃騰達,人家和你不一樣,他為皇叔,你隻是個死了也沒人管的木匠,哈哈。”

楊蘇還是頭也沒回,隻是在眾人的笑聲中默默地離開了城門口。

正當此時,一個女子聲音從人群外飄入:“嗬嗬,此言真乃粗鄙民語。有人雲: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無知附和之輩,若見白身英雄,隻知求得一時胯下之勢。豈不知,今日胯下之人,乃是他日國士無雙,布衣將相?”

眾人皆回頭觀望,原來是一年輕女子,樣貌俊秀美麗,鵝蛋臉龐,鼻挑顴高,眉似春柳,眼若桃花,生得一副沉魚閉月之姿。其身著的一身鵝黃色對襟飄繡束腰襦裙,上胸套有鐵翎輕甲,頭束一抹青鸞流鳳帶,腰佩兩尺青緱金麟直刀。

楊蘇凝望著此女子,頓覺得她立於人群之中,如青鸞立於群雀,赤兔奔於眾駑。

楊蘇回身向這位姑娘作揖說:“感謝姑娘為我這微末之人辯解,此話此恩此義,愚自當銘記於心,隻是鄙人智能微末,不及韓信十分之一,姑娘高喻了。”

姑娘笑之還禮說:“嘿嘿,哪裏哪裏!隻是見兄台麵對這家夥的如此侮辱,卻寵辱不驚,一時有感而發,故而打抱不平。”

此時,孫誕大聲嗬斥道:“喂!黃毛丫頭,汝是何人?敢惹我巨野孫誕!此木匠豈是韓信?真是貽笑大方。正所謂龍生龍,鳳生鳳,碩鼠之子會打洞。布衣將相?都什麼年代了?汝知九品中正製否?正所謂上品無寒士,他楊蘇當韓信?這輩子都別想了,吾當,倒是有可能,哈哈哈。”

姑娘笑道:“當今天下,恰逢亂世。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自古英雄之中,多有白身,孟子雲:舜發於畎畝,傅說舉於版築,膠鬲舉於魚鹽,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更何況前朝樊噲屠狗,灌嬰販繒,陳平主祭,婁敬戍疆,鼎立之時劉、關、張、趙則不勝枚舉,而我朝太祖則是收養於宦官門戶。太祖曾曰:唯才是舉。而時至今日之亂世,仍有人故步自封,憑名望自覺高人一等,出此言語,真是可笑,汝當?吾未見過豚豬配冠!汝不配與我談話,還是快快離去種地吧。”

孫誕惱羞成怒,欲出拳傷人,楊蘇移步一擋,化解了孫誕拳力,孫誕見自己勢弱,慌亂離去。

而楊蘇回過身欲找那女子時,其人已然消失。

後人有詩讚雲:

魏蕩失道四方離,戡亂少兵天下乞。英豪隱市無人求,潛麒唯有隱凰知。

其實眾人皆隻是看個熱鬧,並無多想。但是眼前一幕,引得在場一人卻覺得楊蘇不一般,此人乃是新來的巨野縣縣尉裴宕。裴宕,字逸遠,本是徐州下邳人氏,因在徐州誅殺一隻食人虎有功,而被徐州牧蕭樾保為縣尉之職,徐州下坯人皆喚其“震虎尉”。後三年期滿便到巨野縣任職。

裴宕向身旁的一個士兵問道:“此乃何許人也?”

士兵回答說:“此人司隸弘農人也。姓楊,名蘇,字息煌。父親原是洛陰置的置嗇夫,後因丟失邸信而被廢,其母是孫武之後人,故楊蘇自幼好讀兵書,喜練武,為人俠義。曾拜琅琊隱士王楠為師,後因雙親病逝,回返夏屯村,現做木器為生。家中還有一個年方十五的妹妹,叫楊曦,楊家小妹頗有其母之風,好讀書,喜練武,善使弓,性烈而為人俠義。兄妹二人相依為命,也算是可憐人家。裴縣尉,何作此問?”

裴縣尉望楊蘇背影而道:“我看此人寵辱不驚,步伐沉穩,器宇軒昂,想必是胸懷大誌,不像一般之人。”

士兵讚同曰:“楊蘇自然不一般。村中老人常說,楊家廿三年前蒙難於此,恰逢楊母懷有身孕,因饑餓,母子二人危矣。且其遷來時正逢大旱,兗州顆粒無收,夏屯村民為保母子二人,遍訪村落借米,方湊得一斤米煮成粥,楊母才度過困難。說是奇也。翌日,楊母臨盆,接生時,天空烏雲成龍,蟄伏天穹。時楊蘇落地,啼聲一響,頓時電閃雷鳴,下了傾盆大雨,救了這巨野的旱災。村民們方平安度過大旱。村民皆覺得大吉,便邀楊家人同住於這夏屯村。不過五年前,巨野流行瘟疫,半數村民染疾而亡,楊蘇父母亦是,楊蘇別師回家守孝,照顧村民。然楊氏兄妹處於病患之中卻如蓮生淤泥,未染惡疾。後來了個天師道的道士說,這楊家將來必出非常之人。”

裴縣尉回身看此士兵,此人樣貌清秀,劍眉秀眼,故笑曰:“汝叫何名?怎知道的這麼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