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占冀中呂正操歸編進直魯徐向前顯威(3 / 3)

戰機終於等來了,駐河間的日軍宮崎聯隊及偽軍各一部共200多人,向附近村子強拉了100多輛大車,於2月2日由河間向肅寧進犯。賀龍遂令716團在曹家莊正麵堵敵人。曹家莊伏擊戰,痛打了驕橫的日軍,斃傷日軍140名,繳獲槍支彈藥一批。。

河間之敵在曹家莊吃虧後,惱羞成怒,又從沙河橋、獻縣等據點糾集千餘人,帶大炮10門,於2月4日向駐曹村的716團二營陣地發動進攻。

雙方激戰到夜間11時,日軍不支,大敗而逃。黃新廷下令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河間城下。這一仗殲滅日軍300餘人。

這期間,中共北方局決定由賀龍、關向應、程子華、呂正操、黃敬5人,組成冀中軍政委員會,賀龍任書記。所有冀中部隊,由他統一指揮。

3月19日,日寇又以其第27師團宮崎聯隊全部、駐平漢路第10師團一部和駐北寧路山下聯隊共9000人,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圍攻,賀龍不以固守城市為目的,而以盤旋式打圈的戰法,尋機殲敵,迫使宮崎聯隊於4月1日敗回原地。

1939年4月20日,日軍第27師團第3聯隊之吉田大隊800多人,偽軍數千人,大車80餘輛,在吉田率領下,由河間縣城出發,殺氣騰騰地要同賀龍人馬決一死戰。

賀龍接到敵情報告,判斷吉田人馬第二天可能東犯,侵犯齊會地區,便決定集中兵力,消滅吉田人馬。他將716團三營放在齊會村,佯裝主力吸引敵人。爾後,將7個團的兵力集中於齊會附近。齊會一仗,殲滅吉田大隊700餘人。一時間八路軍120師威名大震。

賀龍、關向應率師赴冀中以來,8個月中,共作戰116次,殲滅日軍4900餘人,主力亦由剛到冀中時的6800人,擴大到2.8萬人。冀中根據地也得到鞏固與發展。

聶榮臻得知賀龍到達北嶽區,即同羅瑞清前來看望,表示歡迎和慰問。正在這當兒,接到敵情報告:駐石家莊及正太路沿線的日軍第8混成旅團第31大隊,及駐靈壽縣、行唐縣的偽軍共約1500餘人,由旅團長水源義重少將指揮向西進犯,企圖襲擊晉察冀邊區較大的集鎮陳莊。

賀龍對聶榮臻說:“120師人馬除359旅外,主力都集中在南北城寨一帶。日軍沒有料到這裏有我們主力,我看把這股敵人吃掉。”聶榮臻同意了賀龍的意見,並請賀龍全權指揮戰鬥,晉察冀軍區派部隊協同作戰。

9月24日,日軍第8混成旅團長水源重義少將,率領1500餘名日偽軍,從靈壽向陳莊突襲。

賀龍根據實際情況,最後決定誘敵深入,打伏擊戰。他命令張仲瀚率津南自衛軍節節抗擊,引誘敵人上鉤,命令張宗遜為前線指揮員,負責指揮各參戰部隊。

日軍走了不到5裏,即進入賀龍等布置的口袋中。日軍拚命頑抗,但仍未逃出被殲滅的命運。經過六天五夜的戰鬥,包括水源旅團長在內的1500名日偽軍全部被殲滅。並擊退了兩次日軍的增援,殲滅增援部隊100餘人。八路軍陣亡142人,負傷415人。

10月11日,蔣介石、程潛、衛立煌電賀陳莊大捷。

陳莊大捷後,晉察冀軍區的部隊也想打一個痛快的大勝仗。而在日軍方麵,也發誓要對北嶽區進行冬季大掃蕩,以報陳莊的一箭之仇。

10月下旬,坐鎮張家口的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派辻村憲吉大佐率日軍第一大隊和偽軍共1000多人,進駐淶源城後,在近日分三路向楊成武所在的第一分區進行掃蕩。其中東路的敵人全是日軍,由辻村憲吉大佐親自率領,計一個大隊、一個炮兵中隊和一個機槍中隊共600多人,楊成武向聶榮臻要求,讓他們把這批日軍,打個伏擊戰消滅掉。

11月3日,楊成武指揮一分區第1、第3團和三分區第2團共三個團的兵力,在雁宿崖伏擊,除13人被俘外,辻村憲吉大佐以下600多日軍全部被殲滅。

雁宿崖殲滅戰的勝利,使號稱“名將之花”,駐張家口的“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兼獨立第2混成旅團長阿部規秀惱羞成怒,親自率領日軍1000多人,取道淶源,直撲雁宿崖,要與八路軍主力決戰。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決心要給敵人以沉重打擊,遂以3個團和一個支隊投入此次戰鬥。並向賀龍提出,請120師派一個團配合作戰,賀龍當即把師特務團調赴黃土嶺,配合楊成武作戰。

11月6日晚,阿部規秀率領日軍,終於進入楊成武預設戰場黃土嶺一帶,聶榮臻立即命令楊成武,指揮各部隊乘著夜色展開,在敵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完成了對敵人的包圍。

黃土嶺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的一個峽穀。日軍發現被包圍後,7日拂曉即向東攻擊第一團陣地,被擊退後,楊成武即令第2、3團和120師特務團向敵發起攻擊,戰鬥進行得十分慘烈。

楊成武把分區炮兵營的迫擊炮連也調上去,恰好一團團長陳正湘在望遠鏡裏,發現黃土嶺東一座獨立屋門外,站著一群穿黃呢子大衣的日軍軍官,便把目標指示給炮兵連長楊九秤。楊九秤迅速連續向這一目標發射數炮,第四發炮彈把阿部規秀等12個軍官全部炸死。

失去指揮的日軍一片混亂,當晚,驚恐萬狀的日軍組織了十幾次突圍,均被擊退。此戰殲滅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以下900多人。擊斃日軍中將級指揮官,在華北戰場上是第一次。對於這一戰果,蔣介石發表了通電嘉獎。

在這期間,中共抗日武裝在敵後不斷擴大抗日根據地,到1939年底,已經發展到擁有5000萬人口,八路軍正規軍已經發展到近30萬,並且在根據地發展民兵組織200多萬人。在打擊日本侵略軍方麵,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據1938年6月到1941年5月不完全統計,在華北、華中敵後,中共武裝對日作戰2.0106萬次,共斃傷日軍12.5695萬人,偽軍6.0486萬人。僅華北戰場上,中共武裝就抗擊侵華日軍超過30萬人。

至此,日軍麵臨正麵戰場和敵後戰場兩個戰場的打擊。在廣闊的中國戰場上,日軍一時難以擺脫困境,侵華日軍兵員不斷增加,至1940年已經超過百萬,雖然占據了東部的一些交通要道和大中城市,控製了1億多人口,但除去中共敵後抗日根據地所領導的人口,其實真正所能控製的人口隻有5000萬左右。

由於受到中國戰場正麵戰場和敵後戰場的雙重打擊,日本法西斯政權繼續侵略的氣焰受到沉重打擊,不論是其南進還是北進,都深感力量不足。尤其是對蘇聯的北進作戰,根本無法展開,要進攻蘇聯遠東地區,沒有百萬以上兵力是難以想象的。日本根本不可能集結百萬大軍來進行重大戰役,因為除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外,日本國內隻有兩個師團。

由此,中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如何改變這一相持局麵,成為中日雙方都想改變的結症。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