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占冀中呂正操歸編進直魯徐向前顯威(2 / 3)

1938年5月7日,徐向前率路東縱隊經過10餘天的行軍,到達冀南重鎮南宮。組建了包括陳再道、宋任窮、劉誌堅等人的指揮機構,統一領導冀南的八路軍部隊。

部隊首戰威縣,使日軍清水、高橋所部,及偽軍高德林部,先後從威縣、臨清撤出,相繼逃往邢台,威縣被八路軍收複。但盤踞在南宮一帶的封建會道門組織六離會,被反動地主和漢奸控製,與八路軍為敵。

六離會為八卦教的一個分支,從清朝開始曾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分立獨立教派,南宮一帶的六離會同其他地區的一柱香離卦教、義和門離卦教均屬離教派,因“離”屬八卦之六位,象征火,故六離會的信徒崇尚火紅。六離會頭頭李耀庭是南宮人,青年時考入保定武備學堂,畢業後投身北洋軍閥吳佩孚麾下,當過中將旅長。蘆溝橋事變後,投靠日本侵略者,是個鐵杆漢奸。六離會號稱5萬之眾,除少數骨幹分子外,絕大多數為受愚弄的農民百姓。

徐向前針對受蒙蔽群眾是絕大多數的特點,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原則。扣留了大漢奸李耀庭,並邀請小屯六離會會長宋印亭來南宮談判。

為打擊反動頭子的囂張氣焰,徐向前派部隊攻占小屯,奪回電台、馬匹和被俘的戰士。對殘害八路軍幹部的六離會骨幹分子宋殿元,當眾宣布死刑,就地槍決。

六離會決心與八路軍對抗到底。5月16日,六離會在南宮東南方向的張馬、甘狼一帶,糾集1萬多人,揚言要打下南宮城,把八路軍趕回太行山。這群紅色波浪一浪接一浪地向前滾動。

徐向前為減少對方傷亡,爭取喚醒被蒙騙的群眾,采取了西方古戰場上常見的方隊防禦戰法,一個連或一個營為一個方隊,待六離會衝來時,瞄準其進攻的大小頭頭,槍炮齊鳴,將他們擊退,並不追殺。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六離會成員眼看“刀槍不入”是騙人的假話,活著的狼狽潰散。

地政府與八路軍在孫村召開萬人大會,宣布取締六離會組織。接著召開宣判大會,處決了大漢奸李耀庭,反動首領高大奎等人。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南宮、冀縣、棗強、衡水地區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

日寇侵占冀南以後,冀南平原群雄四起。有槍就是草頭王,各色雜牌武裝,遍布冀南30多個市縣的村、鄉和城鎮。這些部隊有的與中共和八路軍為敵,有的也東一槍,西一槍地打日本鬼子,也有在老百姓中稱王稱霸。還有投靠日軍組織起各種偽軍、漢奸部隊,向八路軍進攻。

徐向前等人決定,對各式抗日武裝,采取分化、收編的方針;對偽軍采取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並重的方針。在八路軍的強大攻勢下,冀南的偽軍紛紛攜槍棄暗投明,整連整營的倒戈反正達3000多人。

此時,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對冀南的雜色武裝,“必須設法改造或收編,以免被日寇及其他人利用”的指示。徐向前等人經過研究後提出:凡屬不願投降,不甘為日寇驅使,而願意同八路軍共同抗日,及自願參加共同抗日者,應一律歡迎並予以下列保證:

與八路軍主力部隊同等待遇,一視同仁;不繳槍;不改編,保持其原有幹部和編製;幫助其進步。這些原則在冀南地區雜色武裝中產生了很大震動,加速了改編工作的進展。

“青年抗日義勇軍”,是一支較大的雜色武裝,有6000多人,司令段海洲是地主出身的大學生,國民黨員,其骨幹多為舊軍人和土匪。徐向前等來冀南後,他先後拜訪徐向前等,對中共和八路軍團結、收編抗日武裝的方針原則表示讚同,對他的隊伍,隻是把名字改了一下,稱“八路軍青年抗日遊擊縱隊”。他回去就把大隊人馬拉到南宮以西的一塊空地上,宣布接受八路軍的改編。他當司令員,八路軍派李聚奎當政治委員。

在艱苦的抗戰中,這支隊伍許多人成為抗日英才,隻有少數舊軍官和土匪,陸續開了小差。這支部隊最後改編為新4旅,成為抗戰中的一支勁旅。

另有一支隊伍,名叫“民眾抗日自衛軍”,共3000多人。司令趙輝樓是河北寧晉縣人,舊軍官出身,有愛國思想。在孫繼先、胥光義挺進支隊進入冀南時,他就接受了改編,活動在束鹿、寧晉、槁城及石家莊地區。徐向前等到冀南後,趙派他的政治部主任,中共黨員趙月舫來到南宮,要求正式改編。

徐向前和宋任窮等商議後,將其改編為八路軍冀豫抗日遊擊支隊,下設3個團,趙輝樓任司令員,趙月舫任政治委員。

同時打擊雜色武裝中的頑固派。棗強縣有個楊玉昆,自稱忠義救國軍,暗中與日寇勾結。在他盤踞的縣城裏,不準八路軍去籌款籌糧,隨意扣押八路軍人員。徐向前同劉誌堅一起,帶領769團出擊,把這個人先抓起來送往太行山,並收編了城裏的部隊。

這一打一改,震動冀南。僅兩個多月,在方圓20多個縣裏,大小幾十股雜色武裝,先後加入了八路軍的行列,部隊擴展到1.85萬人,擁有1.15萬支槍。分編為18個團及支隊。

山東素稱齊魯大地,位於太行山以東,它是聯結華北、華中和東北的樞紐。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中共對這一戰略要地非常重視,1938年8月,張經武、黎玉奉命離開延安,帶160多名幹部到山東開創抗日根據地。10月下旬經冀南到徐向前的指揮部,徐向前在南宮同張、黎交換了意見,對山東如何開展遊擊戰爭談了自己的看法,還抽調1個營的兵力,跟隨他們去開展鬥爭。

1938年5月,徐向前根據毛X東的指示,與陳再道、宋任窮提出,組織一個縱隊挺進膠濟鐵路南活動的方案,得到劉伯承、鄧X平的讚同。後來改為出兵冀魯邊。徐向前派省委宣傳部長馬國瑞率曾國華、孫繼先兩支隊伍出兵天津以南,黃河故道以北的地域。

徐向前為馬國瑞送行時說:“你帶第5支隊和津浦支隊到冀魯邊一帶,開辟冀魯邊區的工作,戰略上以樂陵為中心,先向北發展,建立浦南政權,然後向南發展,搞黃河以北的魯北一帶,與清河區打通。

與此同時,第115師第343旅由肖華率領也挺進山東,稱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在冀魯邊平原地帶進行根據地建設。稍後,由第115師代師長陳X、政治委員羅榮桓,率師部及685團挺進山東南部,進行根據地建設。

這些隊伍到1939年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兵力達7萬多人。其中由張經武任縱隊總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下轄8個支隊,活躍在魯中、魯南及膠東地區,兵力達4萬餘人。

由115師343旅、129師津浦支隊為基礎,組成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由肖華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創了冀魯邊平原根據地,控製了15個縣的地域,兵力達2萬多人。

由代師長陳X和政治委員羅榮桓所率師師部及685團,與地方武裝合編為蘇魯豫抗日支隊,兵力達8000多人。開創了蘇魯豫邊根據地。

根據中央決定,賀龍、關向應決定率358旅716團、715團兩個營和獨立一支隊赴冀中。1938年12月22日,賀龍、關向應率部從嵐縣出發,向冀中挺進。

日軍自1938年攻占武漢後,即將敵後變成中國抗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從11月12日到12月9日,日軍調集重兵分4路向冀中合圍。呂正操指揮部隊日夜與日軍激戰,1個月竟作戰29次。正在雙方激烈交鋒之際,賀龍、關向應率第120師主力到達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