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傷痕
指點·活用
作者:王子
如果將已成廢墟的圓明園修複,讓她重新呈現出皇家園林的雍容與華貴;如果將黑暗陰森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推平,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一座美麗的公園或供人娛樂的休閑中心;如果將那座已成為專製與禁錮的象征的柏林牆完全拆除,在此建上一條鮮花走廊曲徑通幽……這個世界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麗,還是會失去更有意義、有價值、有分量的東西?
我相信我的這些假設一定會獲得不少人的讚許,比如“修複圓明園”就曾被國內很多專家學者一再提起。再看許多地方,諸如“保護性拆遷”“維修性拆除”之類奇葩的舉動不正是順著這一思路萌發的念頭?在這個連自己的臉長得不滿意都可以隨意整形的時代,我們的“愛美之士”又如何容得下那些在他們眼中千瘡百孔、傷痕累累的曆史陳跡?
可是,他們不知道,在這些看似醜陋的累累傷痕中,承載著多少有價值的東西!
已成廢墟的圓明園,讓我們看到了專製與腐敗必然帶來的積貧積弱,她是一部例證“落後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黑暗陰森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和種族歧視給全世界各個民族帶來的災難,它是一本對侵略者罪行的控訴書;搖搖欲墜的柏林牆,讓我們看到了專製者的凶殘和愚蠢,它告訴我們牆就是用來翻越的,自由永遠無法禁錮!
你身上的每一道傷痕,都記載著你的一段苦痛的曆史,你抹去它,便是試圖抹去你這一段沉甸甸的記憶,便是讓你生存於一種自我編織的愉悅的虛空中。同樣,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的一縷縷傷痕,都承載著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甚至全人類慘痛的曆史,我們又怎麼能夠將它輕輕拂去?每當我經過圓明園的斷垣殘壁,我總會記起中華民族的那段屈辱的曆史;每當我走過南京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我總會想起我們飽受外族蹂躪的過去;每當我從重慶的紅衛兵墓群旁經過,我總要懷想起我們民族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珍視曆史遺留的傷痕絕不單單是為了懷舊,而是讓我們仔細地分析這些傷痕的成因,從中汲取於我們有益的東西,從而不讓這一道道、一縷縷傷痕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重新出現。正是因為這些傷痕的存在,才會讓我們更容易體會出今天生活的美好,從而珍惜這美好的一切。
不要想方設法去為曆史的傷痕整形了,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新生活的建設之中吧。
教師評點:
文章以一組假設性的排比句開篇,將現實生活中的那些試圖抹去曆史陳跡的念頭和行為展示在讀者麵前;接著通過對豐富的實例的分析,揭示出這些曆史陳跡所蘊含的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凸顯出“為傷痕整形”的想法和做法的愚蠢和荒誕。結尾以一句號召性的話收束全文,深化了文章中心,堪稱豹尾。整篇文章材料豐富翔實,觀點鮮明精辟,議論言簡意賅,雖為議論文,但激情澎湃,語言富於文采,有極強的感染力。(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