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國足不敗”
指點·活用
作者:關曉星
北京時間7月28日,中國男足4比3戰勝澳大利亞,獲得東亞杯亞軍。各大紙媒紛紛於第一時間在相關版麵、甚至頭版刊出了這則消息——如果將這些報道擺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用去看內容,隻看標題,就能夠知道這篇報道的核心觀點和闡述角度,從而在眾多的同質報道中找出我們自己感興趣的那一篇報道。
反過來說,要想讓自己的報道博得大眾的眼球,我們首先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找出事件少為人知的一麵,其次是一份獨特的思維方式,用來對自己的發現進行整合和加工,最終擬定出一個極為精準和契合文意的標題,從而自大量的報道中脫穎而出。
這種對於事件角度發掘的敏銳與獨特,同樣適用於我們對作文素材的發掘與運用。
試想,如果將此事件設定為一篇材料作文中的指定素材,當你在考場中麵對它時,你能否找出它獨特的一麵並恰當地擬題呢?
一見可知,這是一篇正麵的、充滿了感情的報道。如果你是一個球迷,這個“爽”字,一定會讓你在第一時間抓起這篇報道進行閱讀。即便不是,標題中蘊含的強烈的感情色彩也會在第一時間給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暗含的諷刺意味表明這是一篇以警醒反思為核心觀點的報道——我想,很少有國人不知道中國足球的現狀,尤其是“6·15”時對泰國的慘敗。想到這個,再看標題,自然就會知道,它發掘出的是“東亞杯第二”背後的隱患,意在發人深思。
乍看上去也是正麵直入的角度,但“希望”兩字的出現,讓它的觀感與標題截然不同。這顯然是一篇中正平和的報道,既有讚譽,也不乏反思。
前三個都有不同,“青春”二字顯示,它的發掘角度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中的人物,是球員們。事件的主體是一個個的人物,不同的人物會賦予事件不同的一麵,比如“青春”,再比如“拚搏”、“奮鬥”等等。
除去這四篇,還有更多的報道,借由不同的題目向我們展示出:同一事件,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寫出的文章也將不同——一個合適的角度,會使你手中的素材搖曳出與他人不同的光輝,帶給閱卷老師別樣的感受!
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眼睛和你的思維方式。
本刊今年八月中旬刊的“讀書素材”中也有一段相關的文字:“其實在任何一個現象,你都有很多種選擇的可能性,麵對同一個新聞事件,都能夠找到不同的報道角度。你是否真的意識到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其他的角度,是否真的意識到哪一種可能性或者角度最有價值,這是創作中最重要的事情。”
學會發掘與眾不同的角度,並擬出精準的題目,又何愁你的作文不能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撰稿/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