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醜小鴨”被烹食,“黑暗童話”引熱議(1 / 1)

“醜小鴨”被烹食,“黑暗童話”引熱議

熱點·透視

“太可怕了!現在的幼兒讀物延續了黑暗的傳統!”7月14日,有網友在微博中曬出一組醜小鴨童話故事,故事中的醜小鴨並沒有變成美麗的天鵝,而是在離家出走後被宰殺,成為了“烤鴨”。

醜小鴨的故事一度作為勵誌故事,成為不少父母教育、激勵孩子的經典童話。新版“醜小鴨”的故事一經披露,立刻引發了各種爭議。事實上,近來類似《一隻醜小鴨的悲劇》這樣的所謂“黑暗童話”屢見不鮮:“睡美人”並不是被王子叫醒,而是變成邪惡複仇女巫;“灰姑娘”遭遇火刑成為王子的陪葬者……麵對這些“黑暗”的創意,網民和廣大學生家長各有看法。

家長屠女士說,肯定不會買這一類的童話,就算小孩要買,也會在講故事中把結局糾正過來,讓孩子從小有一個美好的感覺。家長柳女士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說,童話故事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反映現實的,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真正適合孩子們看的童話故事,是讓人心存美好,同時也給人警醒。

少兒作家周晴認為,一個童話故事是美好的還是悲慘的沒有太大關係,但所傳遞的價值取向應該是積極的、溫暖的。你要給孩子未來一種希望,別讓孩子丟了追夢的力量。周晴說:“對孩子來講,未來的路很長,在童年時代所積累的正能量越多,越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麵對成長的挫折。”

●媒體評點:的確,兒童讀物不應僅僅構建完全脫離現實的完美世界,但給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這樣的精神食糧,卻著實讓人無法認同。事實上,這個世界從來都是真善美與假醜惡共存。既有哄搶散落人民幣的,也有在寒風中等待幾個小時將巨額錢財交還失主的;既有以貪腐為目標、無所不用其極的,也有一生淡泊名利、無私忘我的。每個人都要在其中做出自己的選擇,而選擇什麼樣的價值觀,也將會收獲什麼樣的人生。(郝靜,新華每日電訊)

◎話題拓展:變味的童話;警醒與反思;嗬護童年;童話的正能量……

(資料來源:《武漢晨報》、《新華每日電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