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樂機構的視覺革新(2 / 2)

2014年,柏林愛樂樂團又迎來了一項重要變革:樂團首次推出自主品牌唱片。這一舉措在當時一度被認為是倒退,因為柏林愛樂是古典音樂界首個推出數碼音樂廳的樂團,是不斷追取科技前沿的排頭兵。但樂團認為,自主唱片品牌將會是數碼音樂廳的衍生產品,其中的藍光影碟、激光唱片乃至黑膠唱盤收錄的就是數碼音樂廳錄製的視訊和音頻。再者,樂團希望擺脫DG和EMI等唱片巨頭的陰影,按照自己的理念出版唱片。首套出版的是塞蒙·萊托指揮的《舒曼交響曲全集》,囊括下載、激光唱片、藍光和黑膠四種格式。

為求一炮打響,樂團媒體部動足了腦筋。由總經理兼大提琴首席奧拉夫·曼寧格(Olaf Maninger)等高管牽頭,樂團請來了德國知名的皇家瓷器製造局,為唱片專門手工定製了四個限量版瓷瓶,而瓷瓶上的花紋也成了唱片套裝的包裝圖案,同樣融合了標誌性的多邊形圖紋。激光唱片包裝盒的設計也煞費苦心:外觀使用帶有磁性的紙蓋搭扣開閉,內附的德英雙語唱片說明書詳細介紹了樂團自1882年10月23日首度演奏舒曼以來,曆次演出舒曼管弦樂作品的重大紀要。

卑爾根的金牌設計

德國紅點設計的每個獎項都有三百例優勝設計。但在這三百例設計中,隻有一家可以獲得至高的“大獎”(Grand Prix)。身為無上榮譽,紅點設計大獎是萬中挑一精選出的設計理念,隻在頒獎晚會現場宣布,獲獎設計代表著當年該獎項的最高成就,有點像奧斯卡最佳影片,曆來為行業所垂涎。2014,挪威的卑爾根國際藝術節戰勝了諸如北京國家京劇院、荷蘭國家歌劇院和南京老城南等優勝商標設計,一舉奪得“傳達設計”大獎。卑爾根國際藝術節的這一商標設計,也與形象重塑有關。

2012年,卑爾根藝術節迎來新政,安德斯·貝爾(Anders Beyer)出任新任總監。2013年是貝爾入主後舉辦的首屆藝術節,為此他聘請了挪威卑爾根的安替設計局(Anti),為藝術節打造全新的視覺形象。身為斯堪迪納維亞半島最為顯赫的綜合性藝術節,卑爾根藝術節曆來以古典音樂和先鋒藝術著稱,囊括音樂、戲劇、展覽、舞蹈和前衛裝置等。為表如此跨度大又縱深廣的藝術門類,安替設計局決定從最簡單的設計元素,也是最基礎的音樂與視覺元素——一個像素和一個音符入手,通過像素線條的排列,設計出類似於F的標識,黑白相間的logo就像鋼琴黑白琴鍵,是藝術節英文的首字母,也像是音軌載入到軟件中所呈現的豎條,或者是節奏的標誌。

雖然這個簡單的三條長短有序的橫杠看上去像是阿迪達斯品牌的遠親,但這套設計中最無敵的,也恰是對logo的延展、組合、模仿和重複的無限可能,其實質已遠超logo的意義,成為一座城市的標識。通過簡單的放大縮小和排序,卑爾根國際藝術節的logo呈現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它們不但可以像其他logo一樣出現在海報、節目冊、T恤衫上,還可以憑借簡單的無縫組合出現在橫道線、大樓的燈光、停車位、電線杆等以塊狀線條構成的幾何圖形中,因此也賦予了這套設計無窮的娛樂性和功能性。除logo外,安替設計局還打造了所有圍繞音樂節的設計元素,包括辦公室的裝潢、廁所及電梯口的標誌等一應俱全。

2013年5月,這套設計首次投入使用,隨後就像“病毒”一樣擴散開。到2014年第二春時,已經有了愈來愈多的玩法。卑爾根國際藝術節因此而受益,購票者比例從2012年的11%翻了一倍,提高到2013年的22%,並在2013年實現了三萬張的出票量,創下了過去七年之最。

這套視覺體係一經問世後便受到專業界的熱捧,2013年斬獲挪威的兩項設計大獎。2014年6月,又獲得了象征廣告界最高榮譽的戛納金獅大獎(Cannes Lions Grand Prix),因此它在2014年年底收獲“紅點設計大獎”這一設計行業的桂冠榮譽,也是眾望所歸。

安替設計局用最簡單的元素,打造出具有原始力量、以幾何和線條為主的形象標識,不僅為自己贏得了榮譽,也為客戶卑爾根國際藝術節贏得了名氣、票房和業績上的豐收。雖然這樣的案例屈指可數,而斬獲紅點大獎又是難上加難,但無疑是用視覺形象推動音樂發展的絕佳例子,也為正在謀求品牌認知度的音樂機構或個人指明方向:視覺上的先入為主,對音樂產業上的乘勝追擊具有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