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中,教師將要承受應用信息技術極大的工作壓力 在現行中小學校中,課件是中小學教師上課當然的工具,但在“未來教室”這種教學環境下,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的批改、輔導等常規教學工作都必須完全網上完成,就是說,教師從進入辦公室到下班時間,時刻必須對著電腦開展工作,這顯然也是脫離實際的。因此,中小學校師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園”中,不可能是人們想象的那麼輕鬆和自在,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將必須付出更大的勞動的代價。
4 現行中小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現狀分析
中小學校建設“智慧校園”試點工作啟動已多年,那麼,目前國內中小學校建設“智慧校園”的工作狀況如何呢?最近筆者曾與部分“智慧校園”試點學校主管“智慧校園”建設工作的人員進行過一些交流,大家都覺得建設“智慧校園”的工作比較迷茫,不知道建設“智慧校園”要做什麼具體的項目。究其原因,這是由於教育信息化專家隻從理論上對“智慧校園”建設工作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但卻沒有形成具體“智慧校園”建設標準或建設指導意見導致的。
“智慧校園”中的“智慧”是一個信息化含義高深且包羅萬象的概念,要讓校園具備“智慧”的功能,不是一個項目可以實現的工程,因此,建設“智慧校園”是一個綜合而宏大的工程,這樣的工作靠中小學校自己的力量去製訂試點建設方案,談何容易?筆者認為,作為一種新型的描繪著美好前景的“智慧校園”要啟動試點工作,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在有明確具體的建設標準或建設指導意見的前提下進行,但現實卻與此相反,專家提出這個概念之後,將建設的超級難題拋給試點學校去完成,憑中小學校的力量能完成這樣的綜合工程的設計工作嗎?據了解,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搶占建設“智慧校園”製高點,在三年前先行在教育經費中為一些“智慧校園”試點學校安排了“智慧校園”建設經費,然而經費下達後,學校卻麵臨“智慧校園”建設項目究竟要建設什麼具體內容的困境。現在中小學校“智慧校園”試點工作便凸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特點。
根據學界的觀點,“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4],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還沒有經曆“數字校園”的階段,就要一步登天進入“智慧校園”建設時代,是否有操之過急的感覺?筆者認為,對於現行的中小學校來說,回歸建設“數字化校園”是較切合目前中小學校實際的做法。
5 結語
由於大學生已具備相當的基礎知識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在大學中建設“智慧校園”較符合大學的實際,但將適合大學教學實際的“智慧校園”移植到中小學校中,這種做法是有疑問的。“智慧校園”的概念出現後,教育信息化行業刮起了一鼓探索“智慧校園”建設標準的熱潮。一些公司乘機介入,製訂了一個又一個“智慧校園”解決方案與建設方案,為構建虛擬“智慧校園”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縱觀這些建設方案,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單方麵站在信息化應用的角度上大膽想象和創新,但卻忽略了建設方案是否符合目前我們中小學校教學的實際。由於校園是學校實施教學工作的重要場所,老師和學生是校園服務的主要對象,所以,任何一個“智慧校園”建設標準和解決方案,都必須先進行是否符合現行學校的使用實際情況論證,在確認其符合學校實際後才啟動建設工作。總之,我們必須理性看待中小學校建設“智慧校園”問題,避免盲目投資建設脫離現實的“智慧校園”造成浪費國家教育經費的不良後果出現。
參考文獻
[1]陳翠珠,黃宇星.基於網絡的智慧校園及其係統構建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1):120-124.
[2]劉啟達.深圳推廣電子書包引發爭議[N].深圳特區報,2013-07-07(3).
[3]楊瑪麗,高潔,餘佳敏.兩岸合作開花結果 智慧校園落戶寧波[EB/OL].
[4]黃榮懷,張進寶,等.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