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鍾靈毓秀的大地。這裏既有層巒疊嶂的壯美山川,也有讓我目不暇接的民族風情。但正如躲藏在大山深處的許多村寨那樣,黔東南從來都不是單調的隻有一種顏色而讓你很快心生倦意。她始終以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姿態,若即若離。我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我越陌生,便越想打探到她那不易察覺的神秘一麵。她那無數神奇動人的傳說,與眾不同的民俗傳統,以及在現代化衝擊下仍舊固守的原生態,即便隻能停留在一種想象力的延伸中,都足以讓我心曠神怡、趨之若鶩。
曾幾何時,驕傲的苗侗先祖們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在這片隻有深山和叢林相伴的土地上,義無反顧地拔山建寨,開展了一場古老而又漫長的中國式拓荒。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終於在常人不敢想象的惡劣環境中,世代居住,生生不息。連綿起伏的山川隔斷了他們和外界的聯係,也將各種古老的神秘習俗永世地流傳了下來。這也導致時至今日,黔東南仍舊是一片充滿傳說和奇幻色彩的秘境之地。
想把這片土地上的所有神秘事物探求出究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便你曾經一而再地涉足此地,甚至試圖接近和參與當地人的生活,你終究隻能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以一種看熱鬧的方式,悄悄觀察這裏發生著的各種不可思議的故事。
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麻塘(亻革)家和石龍寨西家
中國有56個民族,這是小學生也能夠斬釘截鐵回答出來的問題。不過麻塘(亻革)家人和石龍寨西家人,他們堅持認為自己應該屬於第57和58個民族。雖然官方並沒有承認他們的這一身份,但這也不妨礙他們以獨立的姿態,存在於黔東南的大地上,並且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麻塘位於凱裏西北部19公裏,全寨98戶,450人,是凱裏市最大的(亻革)家寨。相傳(亻革)家人為後羿的後代,他們散居在凱裏西北的魚洞、龍場等鄉,總共也就1萬多人口。(亻革)家婦女擅長蠟染,工藝獨特,色彩絢麗,巧奪天工,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
如果你來到麻塘,首先會看到寨門牌坊的兩根門柱上刻有一副對聯,上聯為“頭戴射日紅纓帽羿人風采顯神威”,下聯為“身穿鎧甲蠟染衣(亻革)家英姿展豪情”。這幅對聯基本反映出了(亻革)家人最具特色的服飾風采,也是一般人對(亻革)家人抱有鮮明印象的直接來源。他們身著蠟染的刺繡衣裙,外麵罩著宛若鎧甲的披肩,再加上頭盔一般藍底白麵別著紅纓的刺繡帽子,威風凜凜,活像一個古代征戰沙場的將軍。有意思的是,這種“將軍”服飾隻在女性身上穿著,男性則要從簡許多。巾幗不讓須眉,這是否是一個母係社會的縮影呢?
與(亻革)家人相比,石龍寨的西家人則顯得更加低調、不為人知。石龍寨與麻塘一山之隔,同樣位於凱裏西北部,因寨內有惟妙惟肖的水牛石、姊妹石、將軍石等十大石景,故得此名,具有“十龍歸位”之意。石龍寨的西家人,共有56戶,258人。爬上寨中主峰——水牛坡,遠眺凱裏市區,南麵的黔陽第一山——香爐山,此刻正在雲霧繚繞之中若隱若現。而那善良好客的西家人,會用熱情洋溢的招呼和笑容來對待每一個來到此地的異鄉客。傳說西家人的祖先是曾經創立過輝煌文明的西夏人。後來蒙古人征討西夏時,成吉思汗死在了寧夏的六盤山,西夏人就此遭到蒙古人報複,幾乎遭遇了滅族之災。幸存的西家人的先祖們,跋山涉水,一路南遷,最終來到這個遠離戰亂的世外桃源,就此安家並長居於此。